[发明专利]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及车身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2151.5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4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修宇;李斌;高艳俊;马芳武;韦兴民;魏宪波;蔡孝;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扶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总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具扶正装置及与吊具扶正装置配合使用的车身吊具。
背景技术
当前在国内小批量汽车总装厂以及试装车间,底盘安装一般需要两个工位(安装发动机时车身与地面高度为1.7米左右,安装前后保险杠时车身与地面高度为1.0米左右),现有技术两个工位的设置占用了较多的车间面积,且安装过程中无法保证车身吊具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工位的设置而占用车间面积较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包括:
吊具;
结构框架;
扶正支架,所述扶正支架用于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从而所述扶正支架能够将车身支撑;
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扶正支架的两端连接,通过所述调节结构所述扶正支架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在水平面内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正支架在竖直面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件为水平气缸,所述竖直移动件为竖直气缸。
优选地,所述扶正支架包括长形的第一支架和长形的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均与所述结构框架连接;
所述车身吊具的底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从而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将所述车身吊具支撑。
优选地,所述扶正装置还包括:
上吊装件,所述上吊装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钢结构框架连接,所述上吊装件连接于所述车身吊具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水平气缸和竖直气缸均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控制所述水平气缸和竖直气缸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件包括第一水平移动件、第二水平移动件、第三水平移动件、第四水平移动件;
所述竖直移动件包括第一竖直移动件、第二竖直移动件、第三竖直移动件、第四竖直移动件;
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二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
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三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相连接,所述第四水平移动件与所述第四竖直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沿水平面内及竖直面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水平移动件能在所述扶正支架宽度方向所在的水平面内移动;
所述竖直移动件能在竖直面内移动;
所述上吊装件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在所述扶正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道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滑道移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用于连接所述车身吊具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上吊装件包括竖直的连接板及水平的滑道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钢结构框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滑道板连接;
所述滑轮包括左半轮及右半轮,所述左半轮及右半轮均能沿着所述滑道板自由转动,所述左半轮与所述右半轮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连接板的侧部穿过所述空隙从而使所述滑道板与所述滑轮相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扶正装置的车身吊具,所述车身吊具包括:
吊具本体,所述吊具本体整体成框形,所述吊具本体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四个托块,所述托块用于托住汽车的车身;
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在竖直面内分别与所述吊具本体的顶部及结构框架连接,所述伸缩结构能够在竖直面内进行伸缩运动。
优选地,所述托块上设有弹性垫。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调节结构使扶正支架带动车身吊具在竖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移动,从而在一个工位上使车身吊具处于不同的安装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安装需要两个工位而占用车间面积较多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2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