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其制备的光半导体元件搭载用反射板以及包括其的光半导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24015.0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2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诚雨;赵哲希;黄豊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沛斯新素材 |
主分类号: | C08K5/053 | 分类号: | C08K5/053;C08L63/00;C08G59/40;C08L83/04;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刘成春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固型光 反射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利用 半导体 元件 搭载 以及 包括 装置 | ||
1.一种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具有约2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作为固化促进剂,由所述组合物制备的试片对于以下述式1表示的光反射率的维持率约为70%以上;
<式1>
光反射率的维持率(%)=在180℃热处理约168小时后的光反射率/热处理前的光反射率×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约为3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在传递成型后,在150℃固化约3小时,再在180℃热处理约168小时后的光反射率的维持率约为7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在传递成型时,螺旋流动长度(Spiral Flow Length(S/F))约为15-45英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在传递成型时,胶凝时间(gelation time(G/T))约为30-7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促进剂的羟基当量约为3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促进剂不包含芳香族基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促进剂具有下述化学式3的结构:
<化学式3>
OH-(CH2)m-[CR1-OH]n-(CH2)p-OH
(在上述式中,R1是氢或碳原子数1-30的线型或分枝型的烷基;n是0-20的整数;m和p是独立的0-10的整数。但是,n、m及p全为0的情况除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含所述固话促进剂、环氧树脂、固化剂、无机填充剂以及白色颜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包含约3-49重量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不包括芳香族基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不包含芳香族基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白色颜料和无机填充剂的比例约为1:0.1至1:4重量比。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充剂包含平均粒径(D50)不足约10μm的无机填充剂和平均粒径(D50)约为10-35μm的无机填充剂的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可包括由脱模剂及添加剂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具有交联的线型二甲聚硅氧烷的结构。
17.一种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熔融混合;以及在所述混合物中,添加包含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的固化促进剂、无机填充剂及白色颜料以熔融混炼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固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混炼步骤是在约30-50℃的温度下,进行约30至180分钟。
19.一种光半导体元件搭载用反射板,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的热固化型光反射用树脂组合物。
20.一种光半导体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半导体元件搭载用反射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沛斯新素材,未经纳沛斯新素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40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