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294.0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1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伍;郭鹏鹏;宋廷彬;王书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61/28;F16H4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变速箱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泵,适用于自动变速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泵,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变速箱油泵通过螺栓将油泵盖、油泵转子固定在油泵下体上,油泵下体上设有润滑油道、离合器供油油道、变矩器闭锁和打开油道等大量油道,这些油道是通过在油泵下体内钻孔实现的。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油泵下体上的润滑油道、离合器供油油道、变矩器闭锁和打开油道是在油泵下体体内钻孔形成,加工非常复杂、油道布置难度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变速箱油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油道加工复杂、布置难度大、成本高的缺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油泵后,具有油道加工简单、布置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泵,包括固定连接的油泵下体和油泵盖,油泵下体上设有油道、进油口和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设置在油泵下体的表面上;
所述油泵下体和油泵盖之间设有油泵隔板;
所述油泵隔板上设有与进油口相对应的隔板进油口和与出油口相对应的隔板出油口。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油泵隔板上还设有隔板卸荷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油泵下体与油泵盖之间设有油泵隔板,有效避免了油道布置困难的问题,且油泵下体上的油道直接在油泵下体的表面加工或压铸,加工简单,可根据需要任意布置油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箱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箱油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泵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油泵下体,2-变矩器壳体,3-油泵盖,4-油泵转子,5-油封,6-铜套,7-油泵隔板,8-O型圈,9-螺栓,10-油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卸荷槽,14-隔板进油口,15-隔板出油口,16-隔板卸荷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泵,包括油泵下体1和变矩器壳体2,油泵下体1位于变矩器壳体2的一侧,油泵下体1与变矩器壳体2加工为一体,油泵下体1的表面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卸荷槽13和若干油道10,油泵下体1内侧变矩器壳体2的腔体内设有油泵盖3,油泵盖3与油泵下体1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油泵盖3的外壁与油泵下体1的内壁之间密封有O型圈8,油泵盖3的腔体内设有油泵转子4,油泵转子4的内端面与油泵盖3的内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油泵转子4的外侧设有铜套6,铜套6的外侧设有油封5,铜套6与油封5分别套装在油泵盖3的腔体内;
所述油泵盖3的内端面与油泵下体1之间设有油泵隔板6,油泵隔板6上设有隔板进油口14和隔板出油口15,隔板进油口14与油泵下体1上的进油口11相对应,隔板出油口15与油泵下体1上的出油口12相对应,油泵隔板6上还设有隔板卸荷槽16。
由于油泵下体1与油泵盖3之间设有油泵隔板7,这样油泵下体1上的油道10就可以在油泵下体1的表面上直接进行加工或在生产油泵下体1时直接压铸出油道,有效避免了油道布置困难的问题,加工简单,可根据需要任意布置油道。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