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极管芯片跳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4369.4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3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 | 分类号: | H01L23/49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5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 芯片 跳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元器件领域,尤其涉及对跳线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许多电子产品领域中应用到二级管芯片单向导电性 ,同时也应用到二极管芯片之间的连接。
目前,二极管芯片之间连接用跳线有两种设计。
图5、6为第一种弓形跳线4技术手段,中间设折弯部分42,使得中部单向凸起,与两侧的焊接面41形成段差;该种结构形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只能单面使用;二是两焊接面41由于折弯后的应力原因,可能不处于同一平面上(或相互间平行度有误差)。
图7、8为第二种打凸点跳线5设计,两边焊接面位置分别设有凸包51,凸包51的平面形状小于芯片台面形状,能够在不碰触保护层(圈)的情况下接触到芯片的台面;该种结构形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跳线的连接面两端需焊接凸包51作为焊接面,而且要焊接同一平面上,工艺要求高且复杂,工作量大;二是产品厚度有所增加,无法满足目前矮型贴片超薄化的需求;且只能单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便于生产、使用的超薄化的二极管芯片跳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跳线包括连为一体的本体和两个连接端头,所述二极管芯片的台面周围设有一圈突出于台面的保护层,所述台面与所述保护层最顶缘的高度差为e,所述两个连接端头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的厚度,使得所述连接端头的正、反两工作面分别突出于所述本体,凸出量为h,所述h≥e。
所述连接端头工作面的轮廓≤所述台面的轮廓,使得所述连接端头的工作面能够贴合所述台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跳线铜片制作方法,使得所述跳线有以下技术效果,一是所述跳线连接端头正、反两面都可以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工艺简单,只需将铜片中间部分压扁,使得两端端头的工作面都在一个平面上,且轴对称;使用起来整齐、平整、稳定;三是中间厚度降低减小生产成本,满足超薄化的需求;四是生产所述跳线可以通过集中生产然后按规格切割,可以方便进行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是图3中I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中1是连接端头,11是工作面,2是本体,3是芯片,30是台面,31是保护层;
4是弓形跳线,41是焊接面,42是折弯部分,5是打凸点跳线,51是凸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所述跳线包括连为一体的本体2和两个连接端头1,连接端头1的正反两面均可作为工作面11,所述二极管芯片3的台面30周围设有一圈突出于台面30的保护层31,所述台面30与所述保护层31最顶缘的高度差为e(如图4中所示),所述两个连接端头1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2的厚度,使得所述连接端头1的正、反两工作面11分别突出于所述本体2,凸出量为h(如图4中所示),所述h≥e。使得工作面11在贴合台面30时,本体2的下缘不会碰触到芯片保护层31的最顶缘;避免脆性保护层31被碰损。
所述连接端头1工作面11的轮廓≤所述台面30的轮廓,使得所述连接端头1的工作面11能够贴合所述台面30。本实用新型的跳线连接面一般为适配正方形台面的二极管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跳线在加工方式如下:可以采用平直的铜片,将中部轴向压扁,形成所述的本体2,两面分别压扁,压扁量一致,使得两面压扁形成的槽的深度一致;同时,根据芯片台面30的尺寸,控制两侧保留量(即工作面11的宽度).然后按照该宽度切断,形成一个个跳线单体。制得的跳线单体两端工作面11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且轮廓尺寸小于等于台面的轮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43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