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淀粉-透明质酸止血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4025.9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柯学;陈艺;张益兰;冯锋;陆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28 | 分类号: | A61K31/728;A61K9/16;A6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淀粉 透明 止血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淀粉-透明质酸止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因外伤引起的动脉破裂等大出血,可能在几分钟内就由于失血过多来不及送往医院救治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因此成为战伤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日常意外事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尤以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四肢与躯干交界处的止血最为困难,这些部位血管丰富,且不易使用止血带等压迫包扎止血。此外,外科手术中的出血问题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脑、肝、脾、肺、肾等实质性脏器及肿瘤病变等组织的手术,单纯依靠结扎、缝合等机械性止血是远远不够的,且实质性脏器脆性大,血流量大,机械性止血易造成软组织损伤,严重地可能影响器官的功能。因此,应用于院前紧急外伤和手术安全领域的止血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及时有效安全的止血材料对挽救伤员生命、稳定伤情、手术成功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止血材料主要有中药和止血带。止血中药大多具有凉血、收敛、化瘀止血等功效,多以口服形式给药,起效较慢,属内调作用,只能作为外伤和手术止血的辅助措施。止血带是一种对出血部位进行直接处理的止血装置,对难以控制的大动脉出血有较好的作用,但止血带主要用于四肢止血,且使用不方便,需掌握正确的使用压力和时间,否则易出现疼痛、局部反应、神经麻痹、组织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可见,传统的止血材料无法完全满足紧急外伤止血和手术安全止血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和凝血机理研究的深入,快速有效的止血产品获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以分子筛吸水机理止血的血液因子浓缩类止血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其良好的止血效果和生物相容性在军事和临床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分子筛机理的引入,为止血剂研究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使研究范围更为广阔。
分子筛的结构中具有很多排列整齐、孔径均匀的孔道,内表面积很大。这些微小的孔穴能把比孔道直径小的分子吸附到孔穴的内部中来,而把比孔道大的分子排斥在外,即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故称为分子筛。目前分子筛在化工、电子、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工业中广泛使用。血液因子浓缩剂类止血产品具有分子筛作用,能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子,而将血液中的血细胞、血清蛋白等有形大分子物质排阻在外,使这些大分子物质聚集在表面形成粘性凝胶,促进血栓的形成。该类止血物质多为表面布满纳米级孔径的颗粒,由于能使血液中的有形物质浓缩,故称为血液因子浓缩剂。
根据生物降解情况,可将血液因子浓缩剂划分为不可吸收型与可吸收型,代表产品分别为美国Z-Medica公司的QuikClot和Medafor公司的Arista。
QuikClot是首个由FDA批准的沸石类高效止血颗粒,属于不可吸收性型血液因子浓缩剂。主要缺点是 在止血过程中会发生放热反应,大量使用会造成烧伤。其残留对机体也会产生安全性问题:出现炎症反应、堵塞末端动脉血流等等。可吸收型血液因子浓缩剂目前上市的产品只有两种:美国Medafor公司的Arista系列和美国Starch Medical公司开发的PerClot,两者皆属于淀粉型可吸收止血颗粒。由于此类产品独特的可降解性,因此在腹腔外科手术和其它腔内止血(如鼻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对于不可吸收型,可吸收型止血剂也无热损伤的相关报道,在FDA认证文件中明确指出Arista无热伤害。因此可吸收型血液因子浓缩类止血剂是一类安全有效的止血剂。
国内传统使用的止血剂存在效果不理想、产生过敏性等安全问题,而上市的新型止血材料也只有2006年的血盾,但其具有放热损伤的副反应。目前,国内可吸收型血液因子浓缩剂还处在研究开发阶段,而进口产品价格较高,市场处于相对空白状态,因此国内该类型产品的开发上市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止血效果备受关注的同时,止血剂的炎性反应也不同忽视。止血材料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在药剂生产过程中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辐照灭菌法,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滤过灭菌法及气体灭菌法等。辐照灭菌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具有穿透力强,操作简便,速度快,可在常温下灭菌,辐射剂量适当,不会破坏药物有效成分,不会对人产生伤害,且灭菌后较长时间控制细菌的再增殖等优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路面的道路平石及预制和施工方法
- 下一篇:低油耗甲醇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