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石墨烯的硒化镉透明薄膜太阳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5432.7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代绘;李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0296 | 分类号: | H01L31/0296;H01L31/0224;H01L31/0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石墨 硒化镉 透明 薄膜 太阳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透明薄膜太阳电池。
背景技术
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缓解化石能源枯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成本太高,光伏发电还是不重要的补充能源。而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人们非常重视多结叠层太阳电池的研制。
对于叠层薄膜太阳电池而言,顶电池占据整个电池发电功率的2/3以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宽的能隙并且在近红外波段也要有较高的透过率的材料非常适合制作顶电池。人们发现,I-III-VI族和II-VI族多元化合物通过能带调控可获得需要的宽能隙材料,如,CuGaSe2、Cu(InGa)(SeS)2、Cu(InGa)S2、CuInS2、Cd1-xZnxTe。但是,上述材料制作成顶电池后,叠层电池性能衰降程度很大。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制作工艺复杂困难、流程偏多导致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和干扰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底电池和顶电池的工艺匹配有关,如上述材料在制作顶电池的高温过程导致材料特别是顶电池和底电池之间的过渡材料组分缺失和互扩散。因此,也有采用机械叠层的结构,如,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采用II-VI族化合物CdTe制备了机械叠层CdTe/CuInSe2(CIS)太阳电池(Prog Photovolt:Res Appl,2006,14:471),但该结构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CdTe的能隙与理想双结太阳电池中顶电池的能隙(Prog Photovolt:Res Appl,2003,11:359)相比明显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上述不足或缺陷,进一步改进双结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透明顶电池的结构设计,提出一种以硒化镉(CdSe)材料作吸收层,以石墨烯作透明导电背接触层的透明薄膜太阳电池。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镀Ni的Si/SiO2基片上沉积石墨烯,随后沉积CdSe,接下来沉积p型ZnSe以及ZnO,最后涂上约10微米双酚A碳酸盐的氯仿溶液,用1mol/L的FeCl3刻蚀掉Ni层,剥离Si/SiO2基片,获得石墨烯/CdSe/ZnSe/ZnO样品,可把上述样品转移到其他可支撑的透明柔性或刚性衬底上,也可采用石墨烯本身作为自支撑透明衬底,接上引线,就获得了CdSe透明薄膜太阳电池。因此,本发明中具有石墨烯的CdSe透明薄膜电池的结构为:石墨烯/CdSe/ZnSe/ZnO,其技术特征是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池的背接触层,ZnO作为太阳电池的透明前电极,衬底可以是石墨烯本身,也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可支撑的透明刚性衬底或者透明柔性衬底上。本发明中所说的透明导电背接触层和透明刚性或柔性衬底指的是在红外波段,太阳光仍然能以大于20%以上的透过率通过上述材料或物质,需要说明的是相对刚性沉底而言,柔性衬底可折叠。在上述方案中石墨烯为n型;CdSe为n型;ZnSe为p型,载流子浓度为1016~1019cm-3;ZnO为p型,载流子浓度为1016~1021cm-3。
CdSe薄膜室温下的能隙~1.7eV(接近理想高效双结叠层薄膜太阳电池顶电池的能隙),而采用石墨烯作为透明背接触层,石墨烯的杨氏模量可达1.85GPa,具有自支撑的作用,可用来制作柔性太阳电池;石墨烯在0K附近电子传输速度不为零,迁移率可高达4000cm2V-1S-1,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并且太阳光通过太阳电池中的石墨烯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只有2.3%,在红外区石墨烯的透过率为97.7%(Vacuum,2009,83(10):1248;Science,2008,320(5881):1308;Phys Rev B,2008,78(8):085432),满足顶电池对红外光具有透明性的要求。因此,这种具有石墨烯的CdSe透明薄膜电池不管从电学性质还是光学性质来说,是顶电池的最佳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剥离前CdSe透明薄膜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5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乒乓球捡球器
- 下一篇:一种4,6(Z),8(E)-大柱三烯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