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增压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8681.7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9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贾文静;王强;夏春;梅霖魁;喻根生;刘明涛;罗灵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413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增压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增压器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增压器支架大部分是纯支架型,即只有支撑增压器的功能,而增压器进出油管等润滑管路是在支架外另设,这种设计使得增压器周围管子比较繁杂,影响美观以及柴油机整体布局,为柴油机的加工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同时不便于柴油机的检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加工便利、消耗材料少,能同时满足支撑强度高和内部输送机油的新型增压器支架。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增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架主体两部分,所述支架主体垂直立于底座上,支架主体顶端面开设有增压器进油口、增压器出油口和增压器紧固螺栓孔,支架主体前端面开设有支架进油口、支架出油口,其中支架进油口和增压器进油口之间、增压器出油口和支架出油口之间通过支架主体内部铸造成型的内置油道连通,所述底座边缘开设有若干支架紧固螺栓孔。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架主体侧端面开设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连通到增压器出油口和支架出油口之间的内置油道。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底座和支架主体为一体加工成型,支架主体和底座的过渡位置设有对称的加强筋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架进油口上方设有增压器进油压力测点。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架主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底座底面中部开设有凹槽,底面边缘开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定位销孔。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新型增压器支架整体采用球墨铸铁材料。
本发明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将增压器安装于增压器支架之上,通过增压器紧固螺栓固定在支架主体顶端面的增压器紧固螺栓孔内,增压器支架的底座通过支架紧固螺栓安装到中冷器箱,配合增压器辅助支架共同组成增压器的安装总成,稳定地支撑住增压器。
支架主体顶端面上的增压器进油口和增压器出油口分别与增压器上的进、出油口严密配合,机油通过支架进油口进入支架主体内部与增压器进油口连通的内置油道,再通过增压器进油口进入增压器内部进行润滑,完成后通过增压器出油口进入支架主体内部与支架出油口连通的内置油道,然后从支架出油口流出,通过管子连接最终流入柴油机曲轴箱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新型增压器支架能在支撑增压器的同时由支架主体内部的内置油道实现输送机油的功能,内置油道采用铸造成型,相较于后期加工更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支架整体比原来支架轻许多,节省材料且利于整个柴油机减重。支架进油口上方的增压器进油压力测点和支架主体侧端面的清沙口给增压器支架的检修和内部清洗带来了便利。
一体加工成型的支架主体和底座之间对称布置的加强筋板,底座设有若干支架紧固螺栓孔与其下方的中冷器箱连接,再加上支架主体呈稳定的“工”字形的纵截面结构,使该增压器支架与增压器辅助支架共同构成的支撑系统支撑稳定,即使在柴油机震动比较大时增压器也能具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工”字形的纵截面结构还能节省支架本身的材料,降低成本。底座下底面中部采用一定深度的凹槽,不仅节省材料,还便于底面加工,简化刀具,底面设置的沿对角线布置的定位销孔使得该增压器支架在安装过程中能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在只改变支架主体与支架底座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就可以适用于同种类型但缸数不同的柴油机,通用互换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底座,2为支架主体,3为增压器进油口,4为增压器出油口,5为增压器紧固螺栓孔,6为支架进油口,7为支架出油口,8为支架紧固螺栓孔,9为增压器进油压力测点,10为定位销孔,11为增压器紧固螺栓,12为支架紧固螺栓,13为增压器辅助支架, 15为清沙口,16为内置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86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