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9400.1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5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44 | 分类号: | F01L1/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气门 正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区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运转状态对进气门及排气门的开闭正时进行可变控制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提供有如下技术,即,在内燃机冷起动时,通过将进气门的开闭正时控制在比最大延迟角侧和最大提前角侧之间的中间相位的气门正时更靠延迟角侧,来加大相对于有效压缩比的膨胀比,实现阿特金森循环。
但是,在如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及怠速启停汽车等那样不管驾驶者的意思如何都使内燃机自动停止的车辆中,通常,在内燃机的温度高的状态下进行再起动,因此需要进行上述冷起动时的、比中间相位的气门正时更靠延迟角侧的起动。
因此,下面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在点火开关实现的发动机起动(冷起动时)时,通过将气门正时保持在上述中间相位的位置,来确保良好的起动性,在发动机自动起动时,通过将气门正时保持在比中间位置更靠延迟角侧,来降低发动机的振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530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是在上述手动进行发动机停止时,利用锁止销和锁止孔保持中间相位位置,但在上述怠速启停时等自动停止时,不是利用锁止销等进行保持,而是利用液压保持为延迟角侧的相位。因此,存在需要另外设置液压源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在怠速启停时等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情况下,不管液压如何,都能够保持气门正时。
第一方面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在内部具有由从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的凸块隔成的动作室;叶片转子,具有固定于凸轮轴的转子、沿径向延伸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部且与在所述各凸块之间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的叶片;止动件,限制所述壳体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二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一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侧动作,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第一锁止凹部的动作配合,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中间锁止位置,并且在由所述止动件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延迟角方向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提前角侧动作而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
第二方面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旋转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从动旋转体,固定于凸轮轴,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状态,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变更其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角度;相位变更机构,具备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动作室供给液压,且排出所述延迟角动作室内的液压油,使所述从动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提前角方向旋转,通过向所述延迟角动作室供给液压,且排出所述提前角动作室内的液压油,使从动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延迟角方向旋转;第一锁止部件及第二锁止部件,以根据要求而出没的方式设置;第一锁止凹部,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限制所述从动旋转体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限制所述从动旋转体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方向旋转,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将所述从动旋转体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9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滑动划线工具的尾座
- 下一篇:方形纸盒自动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