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5483.0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1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纪彬;殷治国;张天爵;刘庚首;邢建升;李鹏展;赵振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13/00 | 分类号: | H05H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高频 谐振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的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紧凑型回旋加速器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紧凑型回旋加速器高频腔体为带电粒子加速提供高频能量,对于同一结构的高频腔体,Q值的高低与高频谐振腔体的功率损耗密切相关,Q值越高,腔体在提供相同加速电压的条件下自身的功率损耗越小。提高谐振腔体的Q值可以减少系统的功率损耗,降低水冷系统的压力。目前国际上解决谐振腔体低Q值的方法是采用复杂的冷却结构,以减少腔体自身功率损耗引起的发热及不稳定性,复杂的冷却结构增大了冷却系统的压力及造价,同时低Q值造成的腔体自身功率高损耗,也相应的提高了为腔体提供能量的高频功率源的功率输出要求。与其相比,依据数值计算的结果采用的特殊的抛光方法来提升腔体Q值,可降低系统的复杂性、造价及运行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积分模拟得到高频谐振腔体的表面电流方向及腔体表面电流密度;然后依照模拟得到的结果对高频腔体内表面进行抛光,抛光的方向按照电流方向进行,并对腔体表面大电流密度区域进行精细处理;最后用无水乙醇清洁抛光后的腔体内表面。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抛光过程是使用金相砂纸手工研磨,金相砂纸的行进方向是沿着电流方向操作。
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金相砂纸的目数不少于1200目。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其中,所述腔体表面大电流密度区域是指腔体表面电流密度大于1000A/m的区域。
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其中,对于腔体表面大电流密度区域的精细处理的标准为该区域表面粗糙度优于0.8;其他区域的表面粗糙度优于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合理选择高频腔体内表面抛光处理的方向和材质,改善了加工后高频腔体内表面状况,避免了无氧铜腔体内表面附着其他物质,最终使高频腔体Q值得到有效的提升。本发明无需设置复杂的冷却结构,明显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造价及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回旋加速器高频腔体内导体表面电流方向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前内杆 2.后内杆 3.D板,箭头→表示电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提升高频谐振腔体Q值的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积分模拟得到高频谐振腔体的表面电流方向及腔体表面电流密度,依照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对高频腔体内表面进行抛光,抛光方向严格按照高频电流方向,并对腔体表面大电流密度区域(腔体表面电流密度大于1000A/m的区域)精细处理,在抛光过程中使用金相砂纸手工研磨,代替传统的研磨膏,并在完成抛光后用无水乙醇(乙醇的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9.7%)清洁腔体内表面,避免无氧铜腔体内表面附着其他物质。通过这种抛光方式改善加工后高频腔体内表面状况,最终使高频腔体Q值得到有效的提升。金相砂纸可采用熊猫牌金相砂纸,目数不少于1200目。
上述有限元积分模拟得到腔体表面电流方向和电流密度的方法是公知技术,可通过现有的软件(如CST)直接得到,首先模拟计算紧凑型回旋加速器高频腔体任意位置处的磁场强度H,通过积分得到腔体内表面各个位置处的电流密度大小,腔体表面的高频电流方向同样由数值模拟得到。抛光过程是使用金相砂纸手工研磨,金相砂纸的行进方向是沿着模拟计算得到的电流方向操作。在高频领域电流与低频或直流不同,只沿着导体表面流动,其深度被定义为趋肤深度,腔体的品质因数与腔体的功率损耗相关,所以导体表面状况对腔体的品质因数有直接影响,砂纸的行进方向是沿着电流方向操作,在微观上可以减小电流流过的路径长度。如果是相反的极端情况,砂纸的行进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操作,那么电流流过的路径将形成“翻山越岭”的效果,路径变长,增大损耗。因此,本发明采用了严格按照电流方向进行抛光的技术方案,以减小电流流过的路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5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噪音防盗窨井盖
- 下一篇:一种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