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7904.9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江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1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正确领导下,以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多,因此也使有机肥的生产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生产有机肥的原料大部分是农业废弃物、禽畜类粪便、食品厂废弃物等,这些原料很多都是污染源,因此生产有机肥具有环保的作用。有机肥的施用,不仅改良土壤,活化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更重要的是节省能源,减轻环境的污染。使用一些生物有机肥可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活化土壤养分,减少连作障碍。某些专用化肥虽然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确定了适宜的养分配比,但很难完全符合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作物实际生长的要求,将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起来能有效地解决作物长期增产,并且果实品质优良,因此有必要根据作物的实际情况,研发一种由有机肥和化肥配比混合制成的组合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有效促进作物增产的组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现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合肥料,包括以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
有机肥:50-75%;
化肥:25-50%。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肥由稻草、秸秆以及动物粪便混和加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化肥包括以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
尿素:15-25%;
磷酸一铵:15-25%;
硫酸钾镁:35-45%;
硅钙肥:15-25%。
一种组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取稻草,秸秆混合、粉碎得混和物A;
⑵在步骤⑴中的混合物A中加入动物粪便,进行混合搅拌得混合物B;
⑶将搅拌好的混合物B进行高温发酵,腐熟;
⑷将步骤⑶中经过发酵腐熟的混合物B进行烘干,粉碎,制得有机肥;
⑸取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镁,硅钙肥制成化肥;
⑹在有机肥里加入步骤⑸中制得的化肥,进行混合,搅拌得混合物C;
⑺将步骤⑹中制得的混合物C进行粉碎,搅拌,制粒,得颗粒状组合肥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50至70摄氏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⑸中化肥包括以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
尿素:15-25%;
磷酸一铵:15-25%;
硫酸钾镁:35-45%;
硅钙肥:15-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⑹中的混合物C包括以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
有机肥:50-75%;
化肥:25-50%。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制作有机肥并将有机肥与化肥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再经过加工制成有利于促进作物增产的组合肥料,本发明肥效好,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组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由以下成分组成的组合肥料:
有机肥:以组合肥料总质量为基准,所占质量比为50-75%;
化肥:以组合肥料总质量为基准,所占质量比重为25-50%。
本发明的组合肥料采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制成,结合两者优点,可有效促进农作物增产,由于有机肥的制作原料为稻草,秸秆以及动物粪便等废弃污染物,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而且成本低。
结合图1所示,提出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⑴取稻草,秸秆混合、粉碎得混和物A20kg;
⑵在步骤⑴中的混合物A中加入动物粪便40kg,进行混合搅拌得混合物B60kg;
⑶将搅拌好的混合物B在5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发酵,腐熟。本发明采用条垛式发酵,所用的发酵剂中含有酵母菌、放线菌、细菌、丝状真菌等多种微生物菌群,发酵剂添加量约为0.1kg,发酵周期为7天,由于发酵属于放热过程,因此为防止原料因温度过高而影响发酵剂的活性,使用翻堆机定期翻堆,既能使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又能使各类原料混合均匀。
⑷将步骤⑶中经过发酵腐熟的混合物B进行烘干,粉碎,制得有机物为50kg。发酵完成后的原料需进行烘干,去除多余水分,烘干过程约去除10kg水分。烘干完成后将原料半成品进行粉碎,作用是防止结块,影响有机肥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江,未经刘海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7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