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与外围电路芯片的集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4222.9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缪向水;周娇;周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82 | 分类号: | H01L21/8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随机 存储器 阵列 外围 电路 芯片 集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电子学技术领域,涉及相变随机存储器芯片,具体涉及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与CMOS流片外围电路芯片的集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Flash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代表,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手机、MP3播放器、U盘、数码照相机等产品中均可见其身影。但是由于Flash技术在持续缩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信息读取时间较慢,擦写次数只有约105次左右,许多先进的半导体制作商和科研机构均投入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研发中。目前主要研究的新型非易失存储器有:铁电随机存储器、磁性随机存储器、相变随机存储器、聚合物存储器、纳米点存储器等。
与其它嵌入式存储器相比,相变随机存储器利用相变材料在晶态与非晶态之间转换时呈现出不同的电阻特性来存储“0”和“1”的数据信息。它具有以下优点:(1)较高读写速率:现阶段的相变随机存储器数据读取速度可Flash相当,且读取时不会对原始数据产生破坏性;而写入时间仅为Flash的1/500。(2)高循环读写能力:信息循环擦写寿命高达1012~1013次,远优于Flash的105次;且具有无限的信息循环读取能力;(3)高的存储密度:1T1R的存储单元结构,使其尺寸易缩小特性,且其所用的相变材料非常少,均大大降低了存储单元的尺寸;(4)优良的器件尺寸持续缩小能力:写入时间和能耗可随存储单元尺寸的缩小而变小;且存储单元尺寸仅受光刻技术限制,而不受其它材料等因素影响;(5)低的编程能耗:写入时的耗电量也不足Flash芯片的1/2,且操作电压与其周边CMOS逻辑电路的功耗兼容,这点与便携式电子产品需首要考虑的;(6)工艺简单、成本低:仅在CMOS工艺中增加2~4张掩模版,工艺成本低;(7)优良的耐环境工作特性:由于PCM是采用电阻变化来存储信息的,因而具有优良的抗辐射能力(抗辐射剂量>1Mrad)、高低温工作特性(-55~125C)、抗强振动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8)高的CMOS逻辑电路嵌入能力。
总之,与其它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相变随机存储器因依靠电阻率的变化来存储的模式,能较好地满足未来嵌入式存储器在高速率读取、高循环擦写次数、低的功耗、器件可持续缩小、非易失性、与传统CMOS工艺技术兼容性高、成本低等七方面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体积小、成本低,但对速度要求并非很高的便携式电子中;同时因其具优良的抗辐射、抗电磁干扰、抗振动等能力,还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高科技领域。所以相变随机存储器是近年来被视为最有研发价值和应用潜力的下一代非易失存储器的首选存储器件。自2003年以来,ISA一直认为相变随机存储器是最有可能在45nm以下技术代取代SRAM、DRAM和Flash等当今主流产品而成为未来商用主流非易失存储器件。
对相变随机存储器单元及阵列的研究已经有较多人做过研究,如专利文献CN 1588613A是对一种纳米相变存储器器件单元制备的发明,专利文献CN101232038A是对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结构及制备工艺的发明。但是如果要将相变存储器成品化,必须要与CMOS工艺结合起来,利用CMOS工艺制作外围译码、读、写电路,并利用外围电路对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进行译码、读、写的操作。这样可以进一步研究CMOS工艺与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兼容性、CMOS寄生效应对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影响等问题,故对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与基于CMOS工艺的外围电路之间集成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与CMOS流片外围电路芯片的集成方法,该方法可以直接利用外围电路对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进行译码、读、写的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与CMOS流片外围电路芯片的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1步去除在外围电路芯片上待集成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区域的钝化层,所述待集成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区域为顶层金属阵列,或者顶层钨塞阵列,或者顶层金属阵列和顶层钨塞阵列所在的区域;保留顶层金属阵列,或者去掉顶层金属阵列并保留顶层金属阵列与次顶层金属阵列之间的顶层钨塞阵列;
第2步在外围电路芯片顶层表面待集成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区域以外的位置制作定标符号;
第3步将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下电极层制作在顶层金属阵列或者顶层钨塞阵列上面;
第4步依次制作相变随机存储器阵列的其他各层,实现外围电路芯片与存储器阵列的集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针机构
- 下一篇:分集接收切换控制方法及分集接收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