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三维图形环境内呈现选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8542.2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J.W.乔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舒;刘鹏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图形 环境 呈现 选择器 | ||
背景技术
三维立体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例如,影片和实况电视体育广播较频繁地运用三维立体技术。用来生成三维立体内容的通常技术使得对象在显示屏前方显现而使得观看者感觉较贴近动作。
在许多情形中,在三维环境中显示选择器,如,光标。然而使用二维技术显示选择器会致使选择器在三维中显示的对象后方显现。进一步地,在一些情形中,因为三维环境中的对象显得从显示屏突出,所以突出对象会遮蔽背景内容的一部分而使得观看者会无法查看选择器。例如,当与显示屏或背景内容共面地显示选择器以及按照致使对象在显示屏或背景内容前方显现的深度位置显示特定对象时,由于选择器会处于对象后方或在视觉上被对象遮挡,所以选择器可能从观看者的深度感知视点(例如,结合左眼视图、右眼视图、或者其组合)不明显。以进一步实例的方式,即使在总是在前方示出选择器(如在许多鼠标操控解决方案中一样)和对屏幕共面地再现光标的情形中,奇特视觉效果会致使选择器在顶部绘出但是按照用户的深度感知显得仿佛它应当在后方从而导致不准确的深度感知效果。
无法恰当查看选择器会致使显示屏内呈现项目的不准确和无效选择。例如,用户会发起选择功能从而无意中选择了对用户不可见的项目(即,被在显示屏或背景内容前方显现的对象隐藏的项目)。
发明内容
提供此发明内容以简要介绍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择。此发明内容并非意在确定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它也并非意在孤立地用作确定要求保护主题范围的过程中的辅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三维图形环境内调整选择器(例如,光标)的深度位置而使得选择器对观看者明显。在这点上,相对于显示屏或背景显得凸出的元素未“隐藏”或遮蔽选择器。例如,在以二维格式呈现时直接处于元素后方的选择器具有与这种元素匹配或对应的深度位置。以此方式,选择器将会以三维向观看者显现。以进一步实例的方式,位于遮蔽区域内的选择器可以具有与引起遮蔽区域的元素匹配或对应的深度位置。相应地,观看者可以辨识位于遮蔽区域内的选择器。遮蔽区域可以是指如下区域:在该区域内,内容(如,以二维格式呈现的选择器)对用户不明显,或者由于通过把元素投影得远离显示屏或背景内容而使得内容的一部分会从观看者的左和/或右眼视角被遮挡的深度位置呈现元素,而只从一只眼睛的视角对用户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描绘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不同深度位置的用户界面元素的示例性显示屏;
图2示例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维环境的观看者感知的顶视图的第一表示;
图3示例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维环境的观看者感知的顶视图的第二表示;
图4A示例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自左眼视图的顶视图;
图4B示例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自右眼视图的顶视图;
图5是适合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示范性运算设备的方框图;
图6是适合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使用的示范性网络环境的方框图;
图7示例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呈现三维环境中选择器的示范性运算系统;
图8A描绘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具有不同深度位置的元素显示的选择器的示例性显示屏;
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例了选择器获取的不同深度位置的图;
图9A示例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遮蔽区域的三维环境的观看者感知的顶视图的表示;
图9B描绘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遮蔽区域中显示的选择器的示例性显示屏;
图9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例了选择器获取的不同深度位置的图;
图10是描绘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在三维环境内呈现选择器的第一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描绘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在三维环境内呈现选择器的第二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描绘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在三维环境内呈现选择器的第三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3是描绘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确定遮蔽区域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公司,未经微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