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部件安装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592.7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望月章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29;H01L21/56;B29C45/77;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部件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部件安装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机械·电的外部环境中保护IC、电容器、二极管等电子部件的密封技术,已知廉价且批量生产性优异的树脂密封。
作为该树脂密封的方法,已知以下方法:首先将搭载于基材上的半导体元件等置于模具中,然后,将用于密封的树脂熔融并注射到该模具中,最后,使树脂固化,然后脱模。
作为用于密封IC等电子部件的树脂,使用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些热固化性树脂与陶瓷、金属的密合性优异,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也优异。因此,热固化性树脂适宜作为密封IC等电子部件的材料。
但是,用于使热固化性树脂固化的时间非常长,因此,使用热固化性树脂作为密封IC等电子部件的材料时,进行了树脂密封的电子部件的生产率变低。
为了提高进行了树脂密封的电子部件的生产率,考虑代替热固化性树脂而使用热塑性树脂。但是,用热塑性树脂将密封树脂成型时,由于密封树脂的固化收缩,收缩应力容易集中到电子部件。收缩应力集中到电子部件时,存在产生电子部件破损等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32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为了提高进行了树脂密封的电子部件的生产率而使用热塑性树脂,并且抑制因使用热塑性树脂而产生的、密封树脂的固化收缩引起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作为树脂密封的材料,使用发泡热塑性树脂,且密封树脂部的垂直于基材的剖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状时,可以解决以上的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1)一种电子部件安装部件,其具备基材、和搭载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电子部件、和密封所述电子部件的密封树脂部,所述密封树脂部由发泡热塑性树脂构成,所述密封树脂部的垂直于基材的剖面的、所述密封树脂部的表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状。
(2)根据(1)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其中,所述外周形状为大致正圆的圆弧。
(3)根据(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其中,所述密封树脂部的表面为大致正球面状。
(4)一种电子部件安装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的方法,其将搭载于基材的表面的电子部件固定在注塑成型用模具内,将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及/或发泡成核剂的树脂组合物注射到所述注塑成型用模具内。
(5)根据(4)所述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塑成型时的保压分多阶段进行,填充时保压为50MPa以上,其后至浇口密封(gate seal)为止,保压不足50MPa。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作为密封IC等电子部件的材料,使用热塑性树脂。因此,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与使用热固化性树脂的情况相比较,生产率高。
而且,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中,密封电子部件等的密封树脂部由发泡热塑性树脂构成。通过发泡,可以减少因注射/保压力而施加于电子部件的力,进而,通过形成气泡,可以抑制因固化时的收缩而导致的收缩应力集中到电子部件的情况。
进而,密封树脂部的垂直于基材的剖面的外周形状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状,结果,圆弧状的部分的密封树脂部的表面不易发生由固化收缩引起的变形,不会妨碍通过发泡而获得的电子部件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的图,(a)为立体图,(b)为剖面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安装部件的密封树脂部的图,(a)为立体图,(b)为剖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示意图,(a)为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剖面图,(b)为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子部件安装部件
10 基板
11 电子部件
12 密封树脂部
120 底面
121 凹部
122 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理塑料株式会社,未经宝理塑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