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机械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3549.2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8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柴建国;王建中;赫立松;董彬;肖洋;王东旭;景妍;户玉奎;安毛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B25B2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机械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夹具,具体地说是用于对蓄电池进行装夹的一种蓄电池机械手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汽车用蓄电池外形尺寸和重量千变万化,在汽车装配厂需要对不同尺寸及不同结构的蓄电池进行共线装配,一般蓄电池分如下三种:无提手可夹取蓄电池、有提手可夹取蓄电池和有提手不可夹取蓄电池,并且各蓄电池尺寸各不相同。
对于可夹取类的蓄电池可以采用专用夹具将电池夹起装配;对于有提手类蓄电池可以通过吊起提手将蓄电池提起进行装配。现有的专用夹具采用纵置气缸、两端动作的形式,夹具打开时对发动机舱蓄电池安装位置左右空间要求比较高;夹具行程单一,只能保证一种尺寸蓄电池夹紧,且不具备提吊装置,不适用于不可夹取式蓄电池,无法实现多款不同蓄电池共线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机械手夹具,能够实现对不同种类的蓄电池的夹取,可以达到多款不同蓄电池共线装配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电池机械手夹具,包括基座、活动夹板、提吊杆与动力装置;所述基座下方固定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挡板过孔;所述活动夹板与基座活动连接,且与挡板平行设置;所述提吊杆与挡板过孔插装配合;所述动力装置为活动夹板相对基座运动的驱动力源。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基座上设有连接法兰。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活动夹板上设有与挡板过孔相对应的夹板过孔,提吊杆与夹板过孔插装配合。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提吊杆的末端设有止动部;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提吊杆上设有止动销,所述止动销位于挡板与活动夹板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挡板过孔与夹板过孔为长圆孔。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动力装置为设置于基座上的气缸,该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活动夹板相连。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挡板和活动夹板上设有仿形胶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活动夹板相对于挡板的活动,可以夹取或者放松蓄电池,并且由于只有活动夹板运动,降低了对发动机舱蓄电池安装位置的空间要求,通过插装在挡板上的提吊杆对蓄电池进行提吊;通过连接法兰将该夹具方便的固定;将提吊杆与活动夹板上的夹板过孔插装配合可以使提吊杆在提吊蓄电池过程中更加稳定;提吊杆末端设置止动部可以对提吊杆进行定位;止动销可以限制提吊杆与挡板相脱离;挡板过孔和夹板过孔设置为长圆孔可以方便提吊杆的拆装;采用气缸为动力装置动作快速可靠;采用仿效胶块可以避免损坏蓄电池表面。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汽车装配生产线中对蓄电池进行夹持与装配。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电池机械手夹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基座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吊杆9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基座;2-连接法兰;3-气缸安装孔;4-导向孔;5-挡板;6-挡板过孔;7-活动夹板;8-导向柱;9-提吊杆;10-止动部;11-止动销;12-气缸;13-仿形胶块;14-夹板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一种蓄电池机械手夹具,它包括基座1、活动夹板7、提吊杆9与动力装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基座1上水平设置有两个相平行的导向孔4,基座1下方固定设有与基座1保持垂直的挡板5,挡板5上开设有一个长圆形的通孔的挡板过孔6,基座1上设有动力装置——气缸12,在导向孔4上方设有对气缸12进行固定安装的气缸安装孔3,在气缸安装孔3上方设置有与车间起吊装置相连接的连接法兰2。
如图1所示,活动夹板7上固定连接有与活动夹板7垂直设置的导向柱8,该导向柱8与导向孔4对应设置,将导向柱8插入导向孔4可以实现活动夹板7与基座1的活动连接,此时活动夹板7与挡板5平行,将气缸12的动力输出端与活动夹板7相连,可以通过气缸12带动活动夹板7运动;在活动夹板7上设有与挡板过孔6相对应且大小完全相同的夹板过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35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