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通道共极式发光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06113.6 | 申请日: | 2011-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6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革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英特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H01L25/07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共极式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尤其涉及一种尺寸小、混光均匀的三通道共极式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传统6个引脚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发光芯片分散设置在焊盘上,使得发光二极管尺寸较大,一般为3.5×2.8mm,或是5.0×5.0mm,这样由于自身尺寸的限制,只能做P6以上的大间距显示屏,无法做到P3以下的高密高清LED显示屏,另外发光芯片成品字形分布,这样RGB发光曲线不够匹配,易产生花屏,且做出的全彩LED显示屏水平角度小。如公开号为CN201549499U,名称为陶瓷基大功率红绿蓝LED的封装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器包括陶瓷基板、红色晶片、绿色晶片、蓝色晶片、金线、散热热沉,电路及反射层通过蚀刻镀银方式设置在陶瓷基板上,散热热沉位于陶瓷基座下次的固晶区域,陶瓷基板分二层压合形成凹杯形放射腔体,银胶将红色晶片、绿色晶片、蓝色晶片呈品字形固定在陶瓷基板凹杯形反射腔体内。该专利就具有上述的缺点,红色晶片、绿色晶片、蓝色晶片呈品字形排布,分散设置在焊盘上,这样使得制造的发光二极管尺寸较大,不能用在高清的LED显示屏上;另外,红色晶片、绿色晶片、蓝色晶片品字形排列,RGB发光曲线不够匹配,混光不均匀,容易产生花屏,且作出的全彩LED显示屏角度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传统6引脚发光二极管尺寸大、发光曲线不够匹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尺寸小、发光曲线匹配、混光均匀的三通道共极式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通道共极式发光二极管,包括基座、发光芯片、穿置在基座上的六个引脚,每个引脚连接有一个焊盘,所述发光芯片设有三个,发光芯片设置在焊盘上,所述三个发光芯片设置在同一焊盘上,且三个发光芯片的P极和N极各自连接到一个焊盘上。本实用新型中三个发光芯片设置在同一焊盘上,焊盘布置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二极管的尺寸,二极管尺寸可以做到1.7×1.8mm,这样可以做到每平米92000点,使得二极管可以做到更加高清的LED显示屏上。三个发光芯片的P极和N极各自连接到一个焊盘上,这样三个发光芯片可以由不同的信号驱动,且应用端可针对RGB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电源供电,从而可以灵活使用电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个发光芯片在焊盘上呈“一”字形排列。不仅可以使得焊盘布置更紧凑,而且发光芯片配光曲线好,混光均匀,作出来的显示屏显示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碗杯,所述碗杯的中间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为圆角方形孔。碗杯中间的通孔采用方形孔设计,使得内部焊盘尺寸最大化,提高了小尺寸发光二极管固晶焊线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碗杯由黑色硅树脂制成。使得发光二极管完全不受外界环境亮度影响,同时也提高了LED显示屏的对比度和灰度,保证了画面的色彩层次分明。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由黑色硅树脂制成。使得发光二极管完全不受外界环境亮度影响,同时也提高了LED显示屏的对比度和灰度,保证了画面的色彩层次分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发光芯片设置在一个焊盘上,焊盘布置更加紧凑,减小了二极管的尺寸;2.发光芯片呈一字形排列,发光曲线匹配,混光均匀,作出来的显示屏显示效果更好;3.碗杯通孔采用方形设计,使得内部焊盘尺寸最大化,提高了小尺寸发光二极管固晶焊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透视图。
1-基座 2-碗杯 3-引脚 4-焊盘 5-发光芯片 6-通孔 51-红色发光芯片 52-绿色发光芯片 53-蓝色发光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英特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英特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6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