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侧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0412.X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顺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侧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侧部的后门开口部和车体后部的后背门开口部之间设置的后侧部(quarter)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等车辆中,车体侧部的后门开口部和车体后部的后背门开口部之间设置的后侧部,与安全性能有很大关系。这不仅因为在发生侧面撞击,追尾撞击时直接承受载荷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还有其安装有用于保护搭乘人员的安全带装置的固定件和收紧器的缘故。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该后侧部的一个例子。
专利文献1中,设有用于构成后侧部外表面的外板(outer panel),在外板的车内侧上,设有沿后门开口部的后缘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加强筋和沿后背门开口部的侧缘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加强筋。前加强筋上部和后加强筋上部之间架设有上加强筋。以向下离开该上加强筋的方式在前加强筋和后加强筋之间架设有收紧器加强筋。上加强筋和收紧器加强筋之间,设有从后加强筋前端接合到外板背面、形成闭合形状的截面(日语:閉断面)的连接构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2627号公报
在机动车等当中,为了实现高安全性能,在刚性和载荷吸收性之间取得平衡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对取得刚性和载荷吸收性的平衡并未具体言及,也没有给出关于这样的结构的启发。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是追加了连接构件来确保刚性的。然而,由于连接构件的追加(零件追加),成本升高,重量增大,生产性下降,所以有尽可能不追加零件就能满足所要求性能的结构的需求。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将连接构件焊接在了外板的背面,由于其点焊的打点痕迹在打开后背门时可以被看到,所以在外观品质上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后侧部结构,即:能够通过实现刚性与载荷吸收性之间的最佳平衡,谋求提高安全性能,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削减重量、简化点焊等接合作业。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构成为,一种设置在车体侧部的后门开口部和车体后部的后背门开口部之间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形成该后侧部的外表面的车身侧部外板;设置在车身侧部外板的车内侧、沿后门开口部的后缘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加强筋;设置在车身侧部外板的车内侧、沿后背门开口部的侧缘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加强筋;以及设置在车身侧部外板的车内侧的后侧板(quarter panel),在该后侧部结构中,后侧板具有向车体前方延伸的第1臂部和从该第1臂部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第2臂部,该第1臂部的前端被焊接在沿后门开口部的上缘在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部侧板,第2臂部的前端被焊接在前加强筋的后端上部,该第2臂部的后端被焊接在后加强筋的前端上部,后侧板的刚性被设定得比前加强筋高。
在该构成中,后侧板的第1臂部的前端被焊接在上部侧板,后侧板的第2臂部的后端被焊接在后加强筋,而进行上部侧板和后加强筋之间的载荷的传递。当后侧板被破坏时,载荷的传递不能顺利地进行,车体整体上的载荷的分散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这里将后侧板的刚性设定得较高。
另一方面,在后侧板的第2臂部的前端上焊接有前加强筋,用作优先进行形状变形而吸收载荷的部分。由此,当载荷被从刚性被设定得较高的后侧板向前加强筋传递时,前加强筋优先进行形状变形而将该载荷吸收。通过使前加强筋优先吸收载荷,能够降低对其他部分施加的载荷。
如果对其他部分施加的载荷得到降低,则即使不在其他部位进行积极的加强,也能够满足所要求的安全性能。即:由于能够谋求减少零件数目,所以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重量的减轻、点焊等接合作业的简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有必要像专利文献1中那样追加连接构件,所以也不存在其点焊的打点痕迹问题,在外观品质方面也很出色。
优选,在比所述前加强筋和所述第2臂部的前端之间的焊接位置靠车体前方的位置,利用沿所述后门开口部的后缘形成于该车身侧部外板的凸缘和沿所述后门开口部的后缘形成于该前加强筋的凸缘,使所述车身侧部外板和该前加强筋相互焊接在一起。
在该构成中,将载荷向前加强筋传递的高刚性的后侧板的第2臂部不与前加强筋的凸缘重合(在凸缘的后方被焊接)。由此,能够避免从后侧板的第2臂部直接向凸缘传递载荷,所以能够防止车身侧部外板的凸缘和前加强筋的凸缘之间的焊接剥离(点焊的打点开焊等)。
优选,所述前加强筋具有在所述第2臂部的前端的焊接位置与所述凸缘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突起(bea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鞍乘型车辆
- 下一篇:电子光学装置及多功能门闩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