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侧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0412.X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顺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侧部 结构 | ||
1.一种设置在车体侧部的后门开口部和车体后部的后背门开口部之间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后侧部结构具有:
用于形成该后侧部的外表面的车身侧部外板;
设置在所述车身侧部外板的车内侧、沿所述后门开口部的后缘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加强筋;
设置在所述车身侧部外板的车内侧、沿所述后背门开口部的侧缘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加强筋;以及
设置在所述车身侧部外板的车内侧的后侧板,
所述后侧板具有向车体前方延伸的第1臂部和从该第1臂部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第2臂部,该第1臂部的前端被焊接在沿所述后门开口部的上缘在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部侧板,第2臂部的前端被焊接在所述前加强筋的后端上部,该第2臂部的后端被焊接在所述后加强筋的前端上部,
所述后侧板的刚性被设定得比所述前加强筋高。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前加强筋和所述第2臂部的前端之间的焊接位置靠车体前方的位置,利用沿所述后门开口部的后缘形成于该车身侧部外板的凸缘和沿所述后门开口部的后缘形成于该前加强筋的凸缘,使所述车身侧部外板和该前加强筋相互焊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筋具有在所述第2臂部的前端的焊接位置与所述凸缘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突起。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侧板的比所述第1臂部靠下方的位置安装有供安全带穿过的固定件。
5.如权利要求4中的记载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在比所述固定件的安装位置靠车体前方的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形成在所述后侧板的整个上下方向范围内的台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由高强度钢形成,该后侧板的板厚为1.2mm以上,所述前加强筋的板厚为0.6mm~0.8mm。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后侧板靠下方的位置还具有收紧器加强筋,该收紧器加强筋的前端被焊接在所述前加强筋的后端,该收紧器加强筋的后端被焊接在所述后加强筋的前端,
所述收紧器加强筋的刚性被设定得比所述前加强筋高。
8.如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后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筋具有后加强筋凸缘,所述第2臂部的后端及所述收紧器加强筋的后端被焊接在该后加强筋凸缘的前端,
所述后加强筋凸缘在所述第2臂部的后端和所述收紧器加强筋的后端之间、具有由该后加强筋凸缘的一部分向车内侧隆起而形成的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的端部连续并向车内侧延伸的纵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41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鞍乘型车辆
- 下一篇:电子光学装置及多功能门闩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