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溶芦笋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6715.1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9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祥;樊蕊;刘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A23L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溶 芦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速溶芦笋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Asparagus),又称石刁柏,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茎嫩鲜脆,风味独特,含有多种维生素、丰富的粗蛋白和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兼用型蔬菜。地下部分,即芦笋根,通常作为利尿药用于水肿疾病。
芦笋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入药,性苦、微辛、微温、温肺下气。成分分析表明,芦笋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香橼素、山萘素等。此外芦笋中还含有多糖、甾醇类、硒、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芦笋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还有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等功能。另外,芦笋还具有利尿、防止血管硬化等多种功效。
对于我国芦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芦笋精深加工品种少,迄今国内芦笋消费的主要形式仍是鲜芦笋、芦笋罐头、芦笋泡菜;生产的芦笋初级产品较多,产品附加值不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芦笋保健价值的了解,芦笋产业必将得到大的发展,芦笋精深加工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除了传统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等),还有超声提取、微波提取、酶辅助提取、连续逆流提取技术、超/亚临界提取技术等新型方法。超声提取法是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植物活性成分物质的方法,其原理是超声的空化作用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有助于活性成分的释放与溶出。超声波法明显缩短了提取时间,并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原料的利用率。
喷雾干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机械作用,将需干燥的物料,分散成很细的像雾一样的微粒与热空气接触,在瞬间将大部分水分除去,使物料中的固体物质干燥成粉末。喷雾干燥法的优点,包括:(1)干燥过程非常迅速;(2)可直接干燥成粉末;(3)易改变干燥条件,调整产品质量标准;(4)由于瞬间蒸发,设备材料选择要求不严格;(5)干燥室有一定负压,保证了生产中的卫生条件,避免粉尘在车间内飞扬,提高产品纯度;(6)生产效率高。
芦笋粉是芦笋的深加工产品。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几篇关于芦笋粉的应用及具体加工方法的报道,而对于芦笋提取物速溶粉的专利鲜有报道。中国专利CN1097943A(1995)公开了一种芦笋粉,以芦笋超微细粉为主要成分,加入少量的胡萝卜超微细粉和菠菜超微细粉,特征在于芦笋粉的组分和用量,以及所用超微细粉的粒径。中国专利CN101467644A(2009)公布了一种芦笋粉末,是将新鲜芦笋通过选料、清洗、脱水、低温催变、高温定味、干燥、粉碎的工艺过程制得。中国专利CN101669665A(2010)公布了真空冷冻干燥芦笋速溶粉的加工工艺,其工艺步骤为原料榨汁、调制、预冻、真空冷冻干燥。
现有资料中,仅有文献详细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法生产芦笋粉,其他方法并没有明确提及。对于芦笋提取的方法,多是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单一物质,如黄酮、皂苷、多糖等,但是对于水提取法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速溶芦笋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芦笋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芦笋根洗净、干燥至水分含量为6-10%后粉碎、浸提,得到浸提液;
2)将所述步骤1)所得浸提液过80-120目的筛网进行粗滤得到粗滤液I,再将所得粗滤液I通过150-250目的筛网过滤,得到粗滤液II,将粗滤液II冷却后进行澄清、精滤、浓缩后干燥,得到所述芦笋粉。
上述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述芦笋根为芦笋老根,该芦笋老根是芦笋在加工、鲜销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干料);所述粉碎步骤中,粉碎后的目数为40-80目;所述浸提步骤中,浸提方法为水浸提法或超声辅助水浸提法;
所述水浸提法中,温度为70-90℃,粉碎后的芦笋根与水的用量比为1g∶10mL-20mL,振荡速度为70-90r/min,优选80r/min,浸提次数为1-2次,时间为2-4小时;所述超声辅助水浸提法中,温度为35-55℃,粉碎后的芦笋根与水的用量比为1g∶10mL-20mL,浸提次数为1-2次,时间为20-40分钟,超声功率为250w,占空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6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