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4281.1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1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全晓臣;任烨;蔡巍伟;浦世亮;贾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20 | 分类号: | G06T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快速 移动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超市、银行以及机场等公共场所通常都具有很高的安全级别要求,特别是在全球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今天,因此,这些场所都加强了视频监控的力度。
在这些场所中,人群的各种异常行为都值得关注,如骚乱、聚集、打架、抢劫等,因为这些行为往往可能会危害公共安全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上述异常行为通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快速移动,不同的是,该快速移动可能是人群整体的行为,也可能是人群中局部的行为。
正因为上述异常行为可能会危害公共安全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按照某种方式来实现快速移动检测,并及时进行报警。
现有技术中提出,可基于一种外观信息和运动信息相结合的随机模型,利用时域运动信息及空域信息来实现快速移动检测,但是,这种方式所用模型比较复杂,而且针对不同的场景需要分别单独进行训练,因此计算量很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计算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方法,对于输入的每帧图像t,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获取图像t的帧差图像;
从帧差图像中提取出运动区域,所提取出的运动区域的个数至少为1;
从帧差图像中提取出M个角点,M为大于1的正整数,并基于提取出的角点进行光流跟踪,得到M个跟踪矢量;
确定每个跟踪矢量分别对应的运动区域;
利用对应的跟踪矢量分别确定出每个运动区域的不同运动模式的运动速度,如果任一运动速度大于预定阈值,则确定图像t中存在快速移动行为。
一种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检测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输入的每帧图像t时,分别通知检测模块执行自身功能;
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图像t的帧差图像;从帧差图像中提取出运动区域,所提取出的运动区域的个数至少为1;从帧差图像中提取出M个角点,M为大于1的正整数,并基于提取出的角点进行光流跟踪,得到M个跟踪矢量;确定每个跟踪矢量分别对应的运动区域;利用对应的跟踪矢量分别确定出每个运动区域的不同运动模式的运动速度,如果任一运动速度大于预定阈值,则确定图像t中存在快速移动行为。
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只需经过帧差图像获取、运动区域及角点提取、光流跟踪等处理即可实现快速移动检测,无需针对不同的场景分别建立复杂的模型,从而减少了计算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地平线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从一帧差图像中提取出的运动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从另一帧差图像中提取出的运动区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一种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方案,能够减少计算量。
本发明所述方案对于摄像机的架设有一定的要求:摄像机的高度需要定在4~8米左右,如果太低,则人占的面积太大从而容易出现误报,如果太高,则容易出现漏报;摄像机的俯仰角度需要保证地平线的位置不低于图像的1/3处,图1为地平线的位置示意图,如果摄像机安装得过于水平会容易出现误报;摄像机焦距一般选择3~9毫米,不能过大,否则人在视野内较大容易出现误报。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现快速移动检测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针对输入的每帧图像t,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步骤21:获取图像t的帧差图像。
本步骤中,对于图像t中的每个像素点,分别计算其与图像t-1中的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差值,如果计算结果大于预定阈值,则将帧差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1,否则为0;其中,图像t-1为与图像t相邻的前一帧图像,对应是指坐标相同。
即有:
D(t)=I(t)-I(t-1);(1)
其中,I(t)表示图像t,I(t-1)表示图像t-1,D(t)表示帧差图像。
灰度值设置为1的像素点即为运动像素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4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纳米线探测单元
- 下一篇:高效空间光-光纤动态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