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拖拉机同辙转向机构及其转向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9501.1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旭;赵人财;齐龙;武涛;陈学深;郭洪江;李世平;谭祖庭;陈国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B62D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欧阳凯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拉机 转向 机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农田低速行驶的拖拉机,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同辙转向机构及其转向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的轮式拖拉机在田间转向时,其后轮不能沿着前轮的轨迹行驶,轮胎对作物的碾压和对土壤的压实程度较严重。由于土壤的压实能够造成作物的减产和机车动力的额外消耗,同时也加剧了农机具的磨损,随着机械作业速度的提高,这种后果将更加严重。
农田作业中,机车对土壤的压实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早就引起了世界性的注意,都在极力想方设法减少这种现象。而能够实现前后轮同辙转向的拖拉机则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碾压,并且该机构能够实现四轮转向,从而使其转弯半径大大减小,转向灵活。这不但有效地减轻了对土壤的压实程度,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率。
目前市场上已有采用机械、液压、电控或机电液一体来实现和控制车辆四轮转向的转向机构或系统,但它们大多应用于高速车辆,并且结构复杂,造价高昂。因此,研制一种简单、可靠、造价低的应用于低速车辆的同辙转向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较低的拖拉机同辙转向机构,用于低速行驶拖拉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拉机同辙转向机构的转向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拖拉机同辙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驱动装置、前转向梯形、中间换向联动杆系和后转向梯形;
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方向盘6和齿轮齿条转向器5;
前转向梯形包括前横拉杆7、前左梯形臂8、前右梯形臂9和车辆的前桥10;
中间换向联动杆系包括前直角摆臂15、前转角比调节板17、中间联动杆19、后转角比调节板18和后直角摆臂16;
后转向梯形包括后横拉杆11、后左梯形臂12、后右梯形臂13和车辆的后桥14;
方向盘6连接驱动齿轮齿条转向器5,齿轮齿条转向器5连接前横拉杆7;
前横拉杆7与前右梯形臂9铰接,前右梯形臂9与前桥10铰接,前左梯形臂8与前桥10铰接;
前直角摆臂15与前左梯形臂8固定连接,前直角摆臂15与前横拉杆7铰接,前直角摆臂15与前转角比调节板17固定连接,前转角比调节板17与中间联动杆19铰接,后直角摆臂16与后左梯形臂12固定连接,后直角摆臂16与后横拉杆11铰接,后直角摆臂16与后转角比调节板18固定连接,中间联动杆19与后转角比调节板18铰接;
后横拉杆11与后右梯形臂13铰接,后右梯形臂13与后桥14铰接,后左梯形臂12与后桥14铰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前转向梯形和后转向梯形成前后对称布置,形成正反向转向梯形。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前左梯形臂8与前左轮轴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前右梯形臂9与前右轮轴2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后左梯形臂12与后左轮轴3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后右梯形臂13与后右轮轴4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前直角摆臂15和后直角摆臂16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包括长板25、铰套26和短板27,长板25、铰套26和短板27一体成型,长板25和短板27互成直角,铰套26位于直角转折点。当对应不同的转角比,长板25和短板27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钝角或者锐角。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前直角摆臂15的长板25通过螺栓20固定在前左梯形臂8上,后直角摆臂16的长板25通过螺栓20固定在后左梯形臂12上。当然焊接或者铆接同样可行。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前直角摆臂15和后直角摆臂16分别反向安装在车辆左侧。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中间联动杆19两端装有球形铰链23和可调节杆的长短的调节螺母24。杆的长短以适应不同的转角比。
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前转角比调节板17和后转角比调节板18的结构是相同的,前转角比调节板17设有对应不同的前后轮转角比的多个安装孔21,前转角比调节板17通过螺栓20和安装孔21安装在前直角摆臂15的短板27上;前转角比调节板17上面设有凸起螺杆22,凸起螺杆22与球形铰链23形成铰接。
上述的拖拉机同辙转向机构的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炉高效冶金复合剂及生产工艺
- 下一篇:叉车变速器装配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