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式阻尼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2162.6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赖亮庆;苏正涛;王景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27/51 | 分类号: | B64C27/51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阻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板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板式阻尼器包括五块刚性板和位于五块刚性板之间的四块夹层板[40],五块刚性板从左到右分别是:左外板[30a]、左次中板[20a]、正中板[10]、右次中板[20b]、右外板[30b],左外板[30a]、正中板[10]和右外板[30b]三板重叠,左次中板[20a]和右次中板[20b]两板重叠,左外板[30a]、正中板[10]和右外板[30b]的板身与左次中板[20a]和右次中板[20b]的板身重叠,左外板[30a]、正中板[10]和右外板[30b]的板头位于板身的下部,左次中板[20a]和右次中板[20b]的板头位于板身的上部,四层夹层板[40]分别位于左外板[30a]与左次中板[20a]的板身、左次中板[20a]与正中板[10]的板身、正中板[10]与右次中板[20b]的板身和右次中板[20b]与右外板[30b]的板身之间;由左外板[30a]、正中板[10]、右外板[30b]的板头共同构成阻尼器的下连接端,由左次中板[20a]和右次中板[20b]的板头共同构成阻尼器的上连接端;在左外板[30a]、正中板[10]和右外板[30b]的板头上各有3个下连接端销孔[31],位置对应的下连接端销孔[31]同轴;在左次中板[20a]和右次中板[20b]的板头各有3个上连接端销孔[21],位置对应的上连接端销孔[21]同轴;在与夹层板[40]接触的左外板[30a]、左次中板[20a]、正中板[10]、右次中板[20b]和右外板[30b]的板身表面上加工有与金属板[42]外形尺寸相同的凹槽,每块夹层板[40]的金属板[42]分别嵌入与其接触的刚性板的板身凹槽中;在五块刚性板的板身中心有上下伸展的、贯通板身的长槽[70],在四块夹层板[40]上与上述长槽[70]对应的位置也有尺寸相同的、贯通夹层板[40]的长槽[70];有一个由左压板[50a]、右压板[50b]和两个压紧螺栓组件[60]组成的压紧限位机构;左压板[50a]和右压板[50b]的结构相同,左压板[50a]压在左外板[30a]的外表面,右压板[50b]压在右外板[30b]的外表面,在左压板[50a]和右压板[50b]的板面上各有两个螺栓孔,压紧螺栓组件[60]中的螺栓穿过五刚性板板身的长槽[70]和夹层板[40]上的长槽[70]后与压紧螺栓组件[60]中的螺母结合,将五块刚性板和四块夹层板[40]压紧;左压板[50a]和左外板[30a]之间有限位机构,右压板[50b]和右外板[30b]之间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五块刚性板是相互平行的平板,五块刚性板板身部分的板面形状是尺寸相同的矩形,左外板[30a]和右外板[30b]的厚度相同,左次中板[20a]、正中板[10]和右次中板[20b]的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四块夹层板[40]是橡胶板[41]在两块相互平行、尺寸相同的矩形金属板中间并与两块金属板[42]硫化粘接成一体;四块夹层板[40]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橡胶板[41]为阻尼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板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金属板[42]的厚度为1mm~3mm,其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或铜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五块刚性板的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刚性复合材料或硬质塑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左压板[50a]和左外板[30a]之间的限位机构与右压板[50b]和右外板[30b]之间的限位机构结构相同,其结构为下述结构之一:
(1)该限位机构为限位螺钉,该限位螺钉拧进左外板[30a]或者右外板[30b]上的螺纹孔内,将左压板[50a]或者右压板[50b]固定;
(2)该限位机构为限位挡块,该限位挡块固定在左外板[30a]或者右外板[30b]的外表面,该限位挡块的限位面与左压板[50a]或者右压板[50b]边缘的限位面贴合;
(3)在左外板[30a]或者右外板[30b]的外表面上有轮廓与左压板[50a]或者右压板[50b]的轮廓相同的限位槽,左压板[50a]或者右压板[50b]嵌入上述限位槽内。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阻尼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一)制备板式阻尼器夹层板[40]
(1)将两块金属板[42]作喷砂、去污除油处理,晾干后分别在金属板[42]与橡胶粘接的表面喷涂上与阻尼橡胶相适应的胶粘剂,经自然通风干燥后待用;
(2)先将一块金属板[42]粘接面朝上置于下模[81]上,分别在下模[81]上放入模芯[82]、瓣模[83]和套模[84],模芯[82]置于下模[81]的中间,模芯[82]的两侧各有一个瓣模[83],瓣模[83]的外侧套有套模[84];
(3)将足够重量的橡胶放入模具中,然后,再将另一块金属板[42]粘接面朝下通过模芯[82]置于模具中,盖上上模板[85];
(4)将安装好的成型模具[80]放到真空硫化压机中高温硫化成型,得到夹层板[40];
(5)重复(1)~(4)步骤,一共硫化成型得到四块夹层板[40];
(二)组装板式阻尼器
将四块夹层板[40]分别安装嵌入于五块刚性板的对应凹槽中,然后采用压紧螺栓组件[60]将左压板[50a]和右压板[50b]限定在阻尼器的两侧,拧紧压紧螺栓组件[60]保证左外板[30a]和右外板[30b]平行,得到板式阻尼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1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翻盖折叠式家用电器的弯曲导线疲劳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千两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