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肠健康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1502.0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郑丽萍;姚献平;翁赟;王维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纸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09 | 分类号: | A23L1/09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康 食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具体是一种肠健康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肠道只是吸收营养储存粪便的地方。然而肠道微生态学的最新研究证明:肠道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日本的研究证明,人体的免疫力70%是由肠道作用决定的。因此,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那么如何才能使肠道健康呢?关键是保持有益菌数量在肠道中占优势。
肠道是细菌聚居的地方,数量很大,1克肠道内容物含100亿个细菌。肠道内细菌包括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和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两大类。这两大类细菌从出生至死亡都共生在人体肠道里。
如何让有益菌在肠道中占优势是营养学家和食品专家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课题。上个世纪9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从肠道中把双歧杆菌菌株分离出来,通过不断扩大培养,制备出了双歧杆菌口服制剂。然后他们每天通过服用双歧杆菌制剂来补充有益菌,但活菌不易保存,双歧杆菌活性易受外境环境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因子,从而达到增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促进肠道健康的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肠健康食品,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
可溶性膳食纤维 15~35,
不溶性膳食纤维 15~35,
低聚木糖 2~6,
低聚果糖 6~16,
低聚异麦芽糖 10~25,
大豆肽 3~10。
作为优选,还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脱脂奶粉 5~15,
三氯蔗糖 0.02~0.20。
上述原料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肽、脱脂奶粉和三氯蔗糖均为市售商品。
本发明肠健康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加入淀粉,用喷雾的方法加入淀粉重量0.1%~1.0%的盐酸作催化剂,在110℃~150℃下高温焙烤1~4小时得到焦糊精,将此焦糊精加水配成30%~50%的乳液后用碱调pH至中性,再加入淀粉重量0.1%~0.5%的淀粉酶,在60~90℃下酶解4~8小时,然后升温至100~130℃灭酶,再用活性炭脱色后过滤,最后将滤液喷雾干燥制得;所述的淀粉酶选自α-淀粉酶、β-淀粉酶或普鲁兰酶;所述的碱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钾;
B、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将淀粉配成35%~42%的淀粉乳,加入淀粉重量1%~5%的酸,室温下酸解2~5小时,然后用碱调pH至中性,将此淀粉乳在密封沸水浴中糊化3~6小时后取出,在0~4℃下冷藏4~8小时,再置于70~90℃烘干,最后粉碎过100目筛制得产品;所述的酸选自盐酸、硫酸或磷酸;所述的碱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钾;
其中A、B步骤中的淀粉选自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或小麦淀粉的一种;
C、混合:不加脱脂奶粉、三氯蔗糖的肠健康食品,将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及大豆肽进行总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加有脱脂奶粉、三氯蔗糖的肠健康食品,将三氯蔗糖先与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预混合,再与不溶性膳食纤维、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肽及脱脂奶粉进行总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D、造粒:最后用85%~95%的乙醇溶液沸腾造粒制得本品。
本发明是由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肽(优选加有脱脂奶粉、三氯蔗糖)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其中本发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润肠通便、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效果。
其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效果。
其中的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三者均有促进双歧杆菌的作用。当产品中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三者的重量份=1:3:6时,其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更强,其润肠通便效果更好,其促进钙吸收作用效果更显著,见下表:
含不同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与低聚异麦芽糖混合比例的产品对促进双歧
实验方法:将50只雄性成年纯种小鼠,分成5组,每组10只,第5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为含不同比例低聚糖的产品组。饲喂第9天,检测肠道双歧杆菌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纸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纸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1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