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节气门的电子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7559.5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赵予民;陈超;杨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博瑞德(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00 | 分类号: | F02D9/00;F02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节气 电子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节气门的控制方法,尤其是在不改变原ECU的情况在可以替换电子节气门。
背景技术
机械节气门是发动机进气系统上的一个装置,是一个圆形的钢片,中间有一根轴,由油门拉线控制开闭的,由阀片位置传感器和步进电机组成,怠速是有步进电机控制,加油时油门线拉动阀片打开,节气门阀片位置传感器也跟着转动(它是一个可变电阻器),改变其阻值大小然后把变化电压信号输出给ECU。ECU对系统的功能进行监控,如果发现故障,将点亮系统故障指示灯,提示驾驶员系统有故障。
电子节气门的研究工作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开始有产品问世,近10年来,国外对电子节气门的研究取得了非常 迅速的发展。发展趋势可总结为:在控制策略上由线性控制发展为非线性控制,由辅助电子节气门发展为独立的电子节气门系统,从单一的控制功能发展到集成多种控制功能,兼顾提高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排放性和乘坐舒适性。 国外多家公司已对电子节气门系统作了深入的研发,比如德国Bosch,Pierburg,美国Delphi,Visteon,日本Toyota,Hitachi,Denso,意大利Marelli等已推出系列化产品应用于各种品牌的中高档轿车。
电子节气门的优点:(1)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发动机全范围的最佳扭矩的输出。 (2) 精确控制节气门开度。 首先由ECU 对各种工况信息和传感器信号做出判断并处理,接着计算出最佳的节气门开度,再由驱动电机控制节气门达到相应的油门开启角度。 (3) 改善了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4) 具有更高的车辆行驶可靠性。 (5) 可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 (6) 可获得海拔高度补偿。
随着电子节气门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节气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目前有很多使用机械节气门的汽车改换电子节气门,本发明就是一种机械节气门的控制方法,在不改变ECU控制策略的前提下把机械节气门用电子节气门替换掉。
发明内容
机械节气门与电子节气门的不同在于:1机械节气门有步进电机的控制,电子节气门没有步进电子的控制2机械节气门在怠速状态下阀片关闭,是通过怠速步进电机调节怠速旁通孔的进气量,电子节气门在怠速状态下本身的阀片有一定的缝隙。
本发明的内容是电子加速踏板的APS的信号和步进电机的模拟电路通过进气量的算法,计算电子节气门目标开度,在通过与电子节气门的实际的TPS反馈信号的对比,通过电子节气门的控制算法控制电子节气门驱动来进行电子节气门的开度控制,电子加速踏板的信号不变输入到原有的ECU。
本电子控制方法包括:电子加速踏板、电子节气门ETC、AD信号转换、DA信号转换、步进电机模拟电路、进气量处理算法、电子节气门目标开度以及ETC控制算法。电子加速踏板的APS信号通过AD信号转换输入到进气量处理算法,原ECU步进电机信号输入到步进电机的模拟电路在把信号输入到进气量处理算法,进气量处理算法结合两个信号计算出电子节气门的目标开度然后在通过ETC控制算法与电子节气门的信号进行对比输出电子节气门的控制信号给ETC驱动,电子加速踏板的信号在经过DA信号的转化输入到原ECU。原ECU的信号输入到步进电机模拟电路,电子节气门输入信号给ETC控制算法,同时接受ETC控制算法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机械节气门电子控制方法框图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子加速踏板信号经过AD信号转换输入到进气量处理算法中,步进电机模拟电路输入到进气量处理算法中,进气量处理算法通过两个输入,计算电子节气门的目标开度,与电子节气门实际反馈信号对比,通过电子节气门的控制算法控制电子节气门驱动来进行电子节气门的开度控制。电子加速踏板的信号经过AD信号转换和DA信号转换输入到原E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博瑞德(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博瑞德(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7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