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发酵对虾下脚料制备甲壳素和复合蛋白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5285.2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袁春营;崔青曼;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8 | 分类号: | C08B37/08;C12P2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复合 微生物 发酵 对虾 下脚料 制备 甲壳素 蛋白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加工下脚料高值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发酵对虾下脚料制备甲壳素和复合蛋白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10年全球对虾养殖产量350多万吨,中国仍为全球主要对虾生产国,养殖产量134.8万吨,养殖品种以凡纳滨对虾为主,占养殖总量的73%,其余养殖品种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各占7%、6%和6%。对虾的消耗有三个途径,一是出口,主要为去头虾;二是鲜虾食用;三是加工虾仁内销。无论哪种途径,均会产生大量的虾头、虾壳及虾尾废弃物,约占整虾的20%~50%。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甲壳素及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甲壳素可以脱乙酰化转变为具有多重功能的壳聚糖,但目前大部分废弃物采用酸碱法提取甲壳素,含氮废液排出,一部分废弃物作为废物丢弃,一方面加重了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制约着对虾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绿色环保地利用对虾虾头、虾壳,提高经济附加值,实现零污染排放成为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三篇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1、利用嗜酸乳杆菌从虾头和虾壳中提取蛋白质和甲壳素的方法(CN102119759A),所述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SW01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通过本发明所述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SW01可以同时从虾头和虾壳中提取蛋白质和甲壳素,得到的水解蛋白质富含乳酸钙及其它矿物质。2、一种利用虾头和植物饲料蛋白混合发酵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加工方法(CN101926409A),将虾头经压榨粉碎、加水打浆、筛滤分离,分出虾壳得到虾浆原料;将虾浆与植物饲料蛋白按比例混合,加菌固态发酵,再经干燥、粉碎制成发酵饲料蛋白粉;分离出来的虾壳干燥后可作为甲壳素、虾壳粉原料。3、一种利用甲壳废弃物制备甲壳素、L-乳酸钙和复合氨基酸或肽的方法(CN101962666A),具体为甲壳废弃物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CICC6003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ICC23579种子液中发酵后获得L-乳酸钙,然后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CICC41477种子液中发酵后获得复合氨基酸或肽和甲壳素,可以实现虾蟹等甲壳废弃物的脱钙、脱脂及脱蛋白,并制备出优质的甲壳素、L-乳酸钙、复合氨基酸(肽)系列产品,实现蛋白质、碳酸钙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比对,上述公开专利文献的技术方案均与本专利申请有本质的不同,并存在着制备过程耗能过大、有污染物排放或发酵效果不理想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发酵对虾下脚料制备甲壳素和复合蛋白粉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发酵对虾下脚料制备甲壳素和复合蛋白粉的方法,制备方法的步骤是:
(1)原料匀浆:将对虾加工生产中废弃的虾头、虾壳、虾尾匀浆;
(2)复合微生物发酵:选择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微生物发酵,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比例为1∶2,接种量为原料总体积的10%;
(3)甲壳素制备:将上述发酵液用纱布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物质经烘干粉碎即得甲壳素;
(4)复合蛋白粉制备:将发酵液调整pH到7,按照固液比1∶1的比例加入粉状豆粕,随后接入占原料总体积5%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体发酵,48h后烘干,即得复合蛋白粉。
而且,所述步骤(2)中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h,固液比为1∶2.5。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利用它们的强产酸能力和产酶能力处理对虾下脚料,脱除虾壳上的蛋白质和碳酸钙制备甲壳素,虾壳脱蛋白率达到82-85%,脱钙率达到85-8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5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