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空间三平移高频激振的并联工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7180.2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启志;朱小兵;陈龙;马履中;庄佳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空间 平移 高频 并联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将柔性运动副与并联机构相结合的工作台,可实现空间三平移高频激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机械工程向高速度、高精度和高性能方向发展,对设备进行振动可靠性能的测试,特别是对400Hz高频振动可靠性能的测试显得越来越重要。进行这类测试需要高频激振台来模拟实际高频振动。
目前已有的激振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开号是CN101854153A、名称是“压电式高频振动台”,是一种单维高频激振台,可以产生2kHZ-50kHZ的单维振动输出,但其缺陷是不能模拟实际情况中的多自由度高频振动输出。
2、公开号是CN87210629、名称是“液压式异步颠簸振动台”,能进行垂直运动又能承受水平运动,但其振动形式是由若干单自由度激振器叠加而成,不能模拟实际环境中的多维真实振动,工作精度和频率都较低。
3、公开号是CN101038208、名称是“一种六轴微激振器系统”,采用柔性关节实现高频多维复合运动,但其产生的是微小变形,只能实现空间六自由度高频微激励输出,而不能实现宏观尺寸下的高频运动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激振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模拟自然界真实振动的、在宏观条件下有大尺寸变形的且能实现空间三平移高频激振的并联工作台,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可实现空间多维输出。
上述发明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动平台和静平台,静平台由三块相互正交的面板组成,每块面板上均垂直固定设置一个单维激振器,其特征是:动平台和单维激振器之间连接三条并联的支链,单个支链的末端通过移动副与相应的单个单维激振器相连,且三个所述移动副呈正交分布;单个支链的顶端通过转动副垂直连接动平台,且三个所述转动副的轴线方向呈正交分布。
单个支链依次由移动副3A、4R结构3B、转动副3C、转动副3D按照运动副轴线之间垂直、垂直、平行的位置关系依次串联连接而成,4R结构3B是4个轴线相互平行的转动副首尾相连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复合结构,转动副3D位于支链的顶端且与动平台垂直相连,移动副3A位于支链的末端且与相应的单维激振器的移动输出相连。
所述移动副为一连贯的整体,包括圆弧形曲板a、左端面接触结构b,凹槽c和下半面接触结构d;左端面接触结构b为曲板的一部分与矩形梁内壁组成的面接触抗压结构,下半面接触结构d为面接触抗拉结构,凹槽c设置在面接触抗压结构和面接触抗拉结构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结合了新型柔性运动副可实现宏观变形、高频传递以及并联机构刚度大、可实现空间多维输出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空间三平移的高频激振的问题;用新型柔性运动副代替传统的运动副,用并联机构做主体机构,以单维激振器做驱动,实现空间三平移的高频激振要求。2、本发明的并联机构布置对称,各运动副受力性能较好,提高了工作台的性能,具有结构紧凑、相对结构刚度大且加工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一个支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转动副的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3中左端面接触结构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下半面接触结构d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静平台;4.动平台;2、6、7.单维激振器;3、5、8.支链;3A.移动副、3B.4R结构、3C、3D.转动副;a.圆弧形曲板;b.左端面接触结构;c.凹槽;d.下半面接触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用于安装待测构件的动平台4,它可以实现空间三平移高频振动;二是安装在静平台1上的三个单维激振器2、6、7,提供整个工作台所需要的高频输入,三是连接动平台4和单维激振器2、6、7的三条并联的支链3、5、8,三条并联的支链3、5、8与动平台4以正交的形式连接,与单维激振器连接于三个驱动输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