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9477.X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渥美亮;望月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支撑 构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该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被安装为在机动车辆的仪表板内横跨车体宽度方向,以支撑转向柱(steering column)等。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机动车辆的仪表板中,作为用于支撑转向柱等的刚性构件的转向支撑构件已被安装为横跨车体宽度方向。转向支撑构件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被安装到车体的左右前围侧板(柱)。另外,在转向支撑构件的驾驶员座椅侧,经由转向支架支撑转向柱,并且安装仪表板,诸如仪表和音频设备等被安装到仪表板的重部件被悬置。
如果这种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部分的刚性低,则由悬架引起的振动或者尤其在空转时所发生的由发动机引起的振动被传递到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并且所述振动被传递至驾驶员或导致产生车厢内噪音。由此,给乘客以不舒服的感觉,另外,设备的振动可能产生轧轧声(squeaking sound)。另外,当从车体前方施加负荷时,前围板(dash panel)的上部和车颈上板(cowl panel)以进入到车厢内的方式变形,由此使转向支撑构件朝向车体后方变形,这导致转向轮后退的问题。
因此,对于转向支撑构件,需要使支撑构件自身具有高刚性,并且需要增大支撑构件与车体的连接强度,以改善振动特性以及减少由从车体前方施加的负荷所引起的变形。特别地,转向支撑构件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是振动曲线的波腹的前后(从前斜上侧向后斜下侧)振动模式和转向支撑构件的两端和中央是波节的前后振动模式是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传统的机动车辆中,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一些机动车辆被构造成使得:使用支撑件(brace)使转向支撑构件与车体前方的车颈上板和前围板连接,或者使用支撑件使转向支撑构件与车体下部的、前围板的下部或地板(floor panel)连接,以减小转向支撑构件的振动和变形。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一些机动车辆被构造成使得:为了增大驾驶员座椅侧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刚性,转向支撑构件由两个管构成,并且以车体前侧的管的直径大于车体后侧的管的直径的方式形成转向支撑构件。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80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4485992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对减小车厢内噪音和减小转向振动存在严格要求。因此,不仅需要减少单一频率的振动数量,而且需要减少宽频范围内的振动数量。为了满足该需求,需要如下的转向支撑构件及其周边结构:其不太可能具有振动峰值,并且能够与车辆类型匹配地调整振动特性。
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统的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支撑件不能将负荷充分地传递到车颈上板、前围板和地板,从而不能满足以上所述的减小车厢内噪音和减小转向振动的要求。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传统的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对转向振动性能起重要作用的车体后侧的管的直径小,并且车体后侧的管被安装成横跨车体宽度方向,从而引起抑制振动的性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其能够通过进行小的设计改变,例如通过选择中间连接支架的位置或通过选择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刚性,来提高驾驶员座椅侧的前方的转向支撑构件的刚性和安装强度,减小车厢内噪音和转向振动,减小从车体前方施加负荷时转向支撑构件的变形以及改善不同车辆类型所特有的振动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所述转向支撑构件的结构被构造为横跨车体的宽度并且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经由端部连接支架安装到所述车体的左右侧,其中,所述转向支撑构件包括平行地并排布置的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这两个支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被布置为横跨所述车体的整个宽度,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被布置在驾驶员座椅侧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转向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车体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一起经由该侧的所述端部连接支架安装到所述车体,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车体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经由中间连接支架安装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所述中间连接支架经由沿车体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件连接到前围板的下部或地板,并且经由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件连接到所述前围板的上部或车颈上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94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ORC热回收锅炉的惰性气体吹扫系统
- 下一篇:控制电动油泵运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