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前部上纵梁后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6931.8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田海涛;于闯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前部 上纵梁 后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构造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车身前部上纵梁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整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顾客的重视。随着对车身碰撞要求的提高,车身碰撞结构设计开发技术也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从传统的单一前纵梁碰撞路径设计发展到多碰撞路径设计,从加强板结构设计到拼焊板工艺设计。车身前部上纵梁区域结构设计也作为一碰撞路径,在设计上也要兼顾吸能和传力的要求。前上纵梁前部要求具有一定的吸能要求。前上纵梁后部为发盖铰链安装位置,需要保证足够刚度,避免发生变形。对于现有的车身怎样合理设计前上纵梁结构以保证在高速碰撞发生时体现良好的吸能效果,发盖铰链位置不发生变形,防止发盖侵入乘员舱,一直是汽车设计及生产商致力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车身前部上纵梁后端结构,碰撞过程中保证前上纵梁吸能顺序性,更好的保证在需变形区域进行变形,在非变形区域保证足够刚度,并且能够更好简化工艺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开发成本,利用常规的材料确保发盖铰链位置的结构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前部上纵梁后端结构,前风挡下横梁与焊接有发盖铰链安装板的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焊接为一体,前轮罩上加强梁与前轮罩支撑板焊接构成整个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风挡下横梁与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前轮罩支撑板围合成一空腔A,空腔A在垂直于车长方向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发盖铰链安装板与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焊接并围合成一空腔B,两空腔A、B成叠合状布置。
将上纵梁区域结构设计自前向后划分为四个区域:一次吸能区,一级刚性区,二次吸能区,二级刚性区。本发明设计方案,主要侧重于二次吸能区和二级刚性区的结构设计。尤其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两空腔A、B成叠合状布置位于二级刚性区内,大大提高该部位的刚度,确保碰撞中不引起发盖总成安装位置发生变形和移位。同时,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可以采用传统的板材,满足相对较高的刚度要求。避免采用拼焊板,或加强板结构,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性能设计要求,并形成明显的强弱结构特征,符合碰撞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前部上纵梁区域结构吸能传力顺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盖铰链安装板位置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前风挡下横梁10,发盖铰链安装板20,左前轮罩支撑板30,前风挡下横梁左支撑板40,左前轮罩上加强梁50。附图所示为车辆左前侧的部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上纵梁结构划分为四个区域:一次吸能区,一级刚性区,二次吸能区,二级刚性区。本发明主要侧重于二次吸能区和二级刚性区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1、2、3,车身前部上纵梁后端结构,前风挡下横梁10与焊接有发盖铰链安装板20的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40焊接为一体,前轮罩上加强梁50与前轮罩支撑板30焊接构成整个车身骨架,所述的前风挡下横梁10与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40、前轮罩支撑板30围合成一空腔A,空腔A在垂直于车长方向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发盖铰链安装板20与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40焊接并围合成一空腔B,两空腔A、B成叠合状布置,优选的是所述的两空腔A、B成叠合成上小、下大的两个口字状结构,这样可以合理利用机舱内的空间的前提下提高二级刚性区的强度。
所述的前轮罩支撑板30的板面布置成网格状的槽筋32,通过槽筋32的设置构成了二级刚性区域的“井”字型筋结构,进一步加强该区域刚性结构,同时由于发盖铰链安装板20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直接布置在上纵梁上端表面上,而是设计一个盒式零件焊接在上纵梁上端,同时同上纵梁后端区域钣金结构由两口字状的空腔A、B成叠合状布置构成“日”字型截面,如图3所示,大大提高该部位的刚度,确保碰撞中不引起发盖总成安装位置发生变形和移位。
具体地讲,所述的发盖铰链安装板20为槽形,其槽口处有外置的翻边与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40贴合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发盖铰链安装板20槽口处外侧的翻边21、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40的上部板体的外侧边缘处的折边41及前轮罩支撑板30上部边缘处的折边31三者贴合焊接为一体,这种翻边与折边配合的结构有利于焊接强度的保证,同时,该焊接部位也构成了一道加强筋。
如图3所示,所述的发盖铰链安装板20槽口处内侧的翻边22贴合在前风挡下横梁支撑板40拐角处的上边部位。该部位的焊接也有利于强度的提高且方便焊接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络筒机
- 下一篇:大规格纤维石膏板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