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泰拉霉素的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6323.2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周妮妮;董坤;彭欣;颜丙春;桑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抗舍里乐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0 | 分类号: | C07H17/00;C07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2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霉素 新方法 | ||
1.一种制备结构如式 的泰拉霉素的新方法,
式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乙酰基保护如式所示的去甲阿奇霉素中的2′-OH和6a-氨基,制得如式所示的中间体一;
b、以Swern氧化剂与步骤a所得中间体一反应,对其4′′-位羟基进行氧化,得如式所示的中间体二;
c、用Corey-chaykovsky试剂对步骤b所得中间体二的4′′-位羰基进行环氧化,得到如式所示的中间体三;
d、在碱性醇溶液中脱除步骤c所得中间体三的保护基,并用正丙胺对4′′-位环氧进行亲核加成,得到如式所示的目标化合物泰拉霉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泰拉霉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去甲阿奇霉素原料溶解于反应溶剂中,并依次加入适量缚酸剂、乙酰基保护剂,在10~4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如式所示的中间体一,
所述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或氯仿;
所述缚酸剂为二乙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基胺或N-甲基氨基吡啶;
所述乙酰基保护剂为乙酸酐或乙酰氯,去甲阿奇霉素与保护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2.0~3.0;
b、将步骤a所得中间体一溶解于反应溶剂中,在-10~-45℃下进行Swern氧化反应,再加入适量缚酸剂,反应结束后,室温下分离、纯化,得如式所示的中间体二,
所述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或氯仿;
所述Swern氧化反应的氧化体系为二甲亚砜-五氧化二磷、二甲亚砜-三氟乙酸酐或二甲亚砜-草酰氯,其中中间体一与氧化体系的物质量比为1.0:1.0~1.5;
所述缚酸剂为二乙胺、三乙胺或二异丙基乙基胺;
c、步骤b所得中间体二在-10~-78℃,碱性环境下,用Corey-chaykovsky试剂进行环氧化反应,分离、纯化得如式所示的中间体三,
所述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
所述Corey-chaykovsky试剂为硫叶立德或硫氧叶立德,中间体三与Corey-chaykovsky试剂物质量比为1.0:2.0~3.5;
环氧化过程中所用碱为叔丁醇钾、六甲基二硅基氨基钾或氢化钠;
d、利用碱性醇溶液脱除步骤c所得中间体三的保护基,并用正丙胺对4′′-位环氧进行亲核加成,分离、纯化即得如式所示的目标化合物泰拉霉素,
脱除保护基反应的反应中,碱性醇溶液中的碱性物质为K2CO3-MeOH、Cs2CO3-MeOH、Na2CO3-MeOH或K2CO3-EtOH,所使用溶剂为甲醇、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反应温度为10~75℃;
中间体三与正丙胺的反应中,中间体三与正丙胺物质的量比为1.0:3.0~5.0,反应温度为45~8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泰拉霉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
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缚酸剂为三乙胺,保护剂为乙酸酐,
去甲阿奇霉素与保护剂物质的量比为1.0:2.5,
反应温度为20~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泰拉霉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
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Swern氧化反应的氧化体系为二甲亚砜-三氟乙酸酐,缚酸剂为三乙胺,
中间体一与氧化体系的物质量比为1.0:1.5,
反应温度为-25~-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泰拉霉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
Corey-chaykovsky试剂为硫叶立德,环氧化过程中所用碱为六甲基二硅基氨基钾,
中间体二与Corey-chaykovsky试剂物质量比为1.0:3.5,
反应温度为-35~-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泰拉霉素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
脱除保护基反应的反应中,碱性醇溶液中的碱性物质为K2CO3-MeOH,所使用溶剂为甲醇,反应温度为25~35℃,
中间体三与正丙胺的反应中,中间体三与正丙胺物质的量比为1.0:4.0,反应温度为5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抗舍里乐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抗舍里乐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3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