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器及其改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1628.0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玮;钟兆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27 | 分类号: | H01L23/427;G06F1/20;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及其 改良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散热器,特别是一种冲压形成的散热器及其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所有电子装置的发展趋势皆为朝向薄型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电脑主机或是笔记本电脑亦朝向轻巧及薄型化的体积发展。于此同时,利用这些薄型化的电子装置,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可节省电子装置所占据的空间,亦方便使用者的携带与操作。
然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虽为朝向薄型化的趋势,但其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为朝向薄型化发展的一大阻碍。其原因在于为改良并增加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功效,因此大部分笔记本电脑或其它电子装置皆会加装散热器模块,用以增进电子装置的散热功效。一般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模块包含了与电子装置中芯片接触的铜块、弹片、热管、散热鳍片及风扇等。因此,在组装过程中芯片、铜块、弹片、热管等的散热元件,其组装的堆叠会过高,而使电子装置必须加大其容易空间才能包覆组装过后的散热元件。基此,电子装置整体反而形成体积增大的状态,而与达到薄形化产品的诉求相违背。
为了解决散热模块堆叠过高的问题,亦有利用偏心形装置的技术降低其堆叠高度,亦即将与热源接触的铜块延伸出另一端来连接热管,而使热管不与热源相互堆叠。然其虽能直接减少堆叠的高度,但是其在铜块延伸的两端点之间产生相当大的热阻,因此,偏心形的装置虽然能降低其堆叠高度,但同时也牺牲了散热模块的热传性能。
因此,如何改良散热模块的堆叠高度,使其可增进在薄型化发展上的便利性,亦能同时保有良好的散热功效,为本案的发明人以及从事此相关行业的技术领域者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散热器,用以接触热源,包含:热管,其中热管包含:绝热段、受热端及散热端。受热端由绝热段的一端经由冲压而形成,受热端的厚度小于绝热段的厚度,用以接触热源;散热端连接于绝热段。
其中,受热端经由绝热段的一端冲压而形成,并且形成实心片体。
此外,本发明还包含鳍片,位于散热端。其中鳍片由散热端延伸而成。本发明的散热器还包含扣合部,扣合受热端于热源。
本发明亦提出一种散热器改良方法,包含:提供热管;冲压热管的一端形成受热端,热管的另一端为散热端,散热端与受热端之间为绝热段,其中,受热端的厚度小于绝热段的厚度;以受热端接触热源而对热源进行散热。
其中,于冲压热管的步骤中,受热端冲压成实心片体。
再者,于提供热管的步骤后,散热器改良方法还包含:提供鳍片,设置于散热端。其中鳍片由散热端延伸而成。于以受热端接触热源的步骤后,散热器改良方法还包含:提供扣合部,扣合受热端于热源。
本发明散热器改良方法利用绝热段的一端冲压而形成受热端,并且受热端冲压而形成实心片体,使受热端的厚度小于绝热段的厚度。因而能降低散热器在组装上的高度。并且利用冲压受热端形成实心片体,不仅能增加受热端的强度,亦能取代已知技术中铜块的功能,而保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热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受热端与绝热段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散热器改良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热管的示意图。其为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散热器,用以接触一热源,包含热管10,其中热管10包含有绝热段20、受热端30及散热端40。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热管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受热端与绝热段的示意图。绝热段20为概呈长条状的结构,以本发明而言,绝热段20为略呈扁平状,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绝热段20的形状还可为圆柱状。此外,绝热段20主要为真空密封的管形壳体、其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毛细结构,例如粉体烧结物、沟槽结构及丝网结构等。惟前所述的绝热段20较佳地可为金属所制成,例如铜、铝或是其它热导良性佳的材料。
受热端30连接于绝热段20的一端,其较佳地由绝热段20的一端经由冲压而形成,使得受热端30的厚度小于绝热段20的厚度。以本发明而言,绝热端20为扁平状,基此,再将绝热端20的一端以外力冲压方式压扁,使其管形壳体内部压缩至无空间而呈实心片体,基此,受热端30呈现出的厚度将小于绝热段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1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智能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灌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