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9564.2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2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邵广涛;项剑;李国林;李宏华;吴成明;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流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流水槽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两厢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主要由后流水槽上段板及后组合灯安装板焊接形成。后流水槽上段板的上部与顶盖焊接,其侧面与侧围外板焊接,后组合灯安装板的底部与后围外板焊接,形成一个从顶盖沿后柱到车身底部的导水槽。其有一定的截面形状,形成一个凹形导水槽结构。
雨水从车身上部顺着流水槽流下,经过后组合灯各安装点及线束过孔处,这样雨水就会流入到线束过孔内,进而流入到汽车车体内,对汽车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后组合灯各安装点经常被雨水浸泡,很容易被腐蚀,使其使用寿命变短。
为此,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后组合灯各孔洞处增加密封垫圈对其进行密封。但这样设置使其整体结构复杂,而且密封垫圈不易安放,在使用过程中密封垫圈容易脱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现在人们一般采用后组合灯自带的密封垫圈对其进行密封,防止雨水从各孔处进入车身内部。但这样设置还是避免不了雨水进入到各孔内,而且雨水还是会进入到各安装点处,对各安装点进行腐蚀,影响安装点的使用寿命。若长时间使用,由于磨损还需要定期对组合灯自带的密封垫圈进行更换。由于组合灯自带的密封垫圈与组合灯连为一体的,更换时也就是对组合灯进行更换,这样既浪费自由,又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工艺容易实现的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包括后流水槽上板及后组合灯安装板,所述的后流水槽上板上部与顶盖连接,其侧面与侧围外板连接,所述后组合灯安装板的底部与后围外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流水槽上板的下部密封连接有导水件,所述导水件的下端与所述的后组合灯安装板相抵靠。
本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通过增加一个导水件,从而形成一个从后流水槽上板到后组合灯外翻边面的流水线路。通过该结构,雨水沿着后流水槽上板,经过增加的导水件和后组合灯安装板的翻边面,防止了水流经过后组合灯各安装孔及线束过孔,更好的保证了雨水不会进入到车体的内部。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中,所述的导水件呈板状,所述的后组合灯安装板内侧具有密封垫,上述的导水件抵靠在所述的密封垫上,并与所述的后组合灯安装板配合。
这里设置的密封垫为后组合灯安装板自带的密封垫,而且密封垫位于导水件和后组合灯安装版之间,密封住两者的间隙,防止雨水进入到车体内部。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中,所述的导水件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在上述的后流水槽上板上。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中,所述的后流水槽上板上部与顶盖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的后流水槽上板的侧面与侧围外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的后组合灯安装板的底部与后围外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本结构不更改原流水槽的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焊接一个导水件,改变流水的路线,引导水流到后组合灯外翻边面,保证雨水不经过后组合灯安装孔及线束过孔,其结构简单,工艺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后组合灯安装板与导水件处的剖视图。
图中,1、后流水槽上板;2、后组合灯安装板;21、密封垫;3、导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车身后柱流水槽结构,包括后流水槽上板1及后组合灯安装板2,后流水槽上板1上部与顶盖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后流水槽上板1的侧面与侧围外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后组合灯安装板2的底部与后围外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95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车车体前轮罩
- 下一篇:汽车空调连接件模具二次抽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