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番茄红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0451.9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A23L1/29;A61K31/01;A23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 番茄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具体说就是一种粉末番茄红素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重要的开链式不饱和类胡萝卜素,在类胡萝卜素中的抗氧化性最强,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8。番茄红素是成熟番茄中的主要色素,含量可达3~14mg/100g,而且番茄的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在某些品种的番茄中其含量高达40mg/100g。番茄红素的熔点为174℃,其色泽为红色,当分子从反构向顺构转化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消光系数减少,吸收峰发生偏移。其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番茄红素分散在不同介质或者溶解在不同溶剂所呈现的颜色不同,在不同溶剂中,番茄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也不同。
由于番茄红素是多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有11个共轭及2个非共轭双键,因此,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很差,容易发生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具有比全反式结构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其结晶对光、热、氧非常敏感,光和热可促使番茄红素的氧化分解。因此,番茄红素在提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氧气的存在,并且避免光照和高温长时间处理,番茄制品应保存在低温、避光、真空等环境中。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防癌抗癌、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很强生理功能。它猝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目前常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100倍,是β-胡萝卜素的2倍多,可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目前用于制备粉末番茄红素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明胶、蔗糖或麦芽糊精等壁材与番茄红素混合后再喷雾干燥,工艺比较复杂。多孔淀粉是一种天然无毒物质并且价格低廉,通常采用其吸附不稳定、易挥发、易氧化物质,但极少应用于番茄红素。通过多孔淀粉包埋后不仅便于运输,还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与贮藏时间、拓宽番茄红素的应用范围、以交联多孔淀粉为壁材包埋的粉末番茄红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玉米淀粉30g置于三角烧瓶中,用蒸馏水配制成40%的淀粉乳,放入35℃水浴锅中预热5min,用3%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后,缓慢加入5%(占淀粉干基)的混合酸,35℃水浴振荡2.5h,反应过程中保持体系pH值恒定,反应结束后用0.1mol/L盐酸调pH值至6.5,抽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混合酸交联淀粉;
步骤二:称取20g自制混合酸交联淀粉置于反应瓶中,加入pH5.0的醋酸钠-醋酸缓冲液调成15%的淀粉乳,置于45℃恒温水浴锅中预热10min;根据交联淀粉的重量,加入占淀粉干重1.75%复合酶,将所称复合酶全部转移到淀粉乳中,45℃下水浴振荡22h后,终止反应,真空抽滤后,干燥至恒重,粉碎,过100目筛,即得交联多孔淀粉;
步骤三:称取由步骤二制备的10g交联多孔淀粉,与40mL色素油混合,搅拌均匀后充分吸收30min,真空抽滤至无多余油滴滴下,经30℃低温真空干燥后,得到粉末番茄红素产品。
所述混合酸为柠檬酸∶乙酸酐=1∶50,复合酶为α-淀粉酶∶糖化酶=1∶6。
本发明所述交联淀粉的沉降积为3.93ml。比原玉米淀粉沉降积降低0.52mL,交联度提高11.69%。交联多孔淀粉的吸油率和吸水率分别为89%、149%。每克粉末色素包埋番茄红素的量为0.83g。粉末番茄红素与原番茄红素在光(自然光、日光灯、暗室)条件下放置120h后,残留率分别下降了44.69%、27.89%、13.49%和81.31%、65.15%、31.74%。在温度(60℃、90℃)条件下放置4h后,残留率分别下降了7.36%、63.28%和19.04%、81.55%。说明番茄红素经过交联多孔淀粉包埋后对光、热的稳定性有较大提高,延长了番茄红素贮存时间。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粉末番茄红素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设备条槽状夹套
- 下一篇:一种两通阀体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