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呼吸弹簧制动气室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3174.9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乃根;杨公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乃根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26 浙江省诸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弹簧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制动气室,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内循环“吸气”与“呼气”的弹簧制动气室。
背景技术
1989年6月,我国第一辆国产斯太尔重型汽车在济汽总厂下线,该车上安装的弹簧制动气室是我国自行制造的,这标志着我国自行制造弹簧制动气室的开始,但该弹簧制动气室结构上完全仿照国外的产品。
国产弹簧制动气室虽然在台架试验上也能达到60万次的使用要求,但实际使用却很难达到。而产品性能的可靠性一方面将直接影响到公共安全,另一方面将会对资源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国内一般在主机厂配套的产品1年内故障率大约在2%-3%左右,平均寿命不超过3年;而作为维修市场的产品三个月内的故障率则高达5%以上,平均寿命不超过2年,因而弹簧制动气室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易损件。而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弹簧制动气室属于气密性零部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极大,由于活塞、膜片等在运动过程中需“吸气”与“呼气”,当灰尘或者泥沙等被吸入腔体后,则会增加运动部件的异常磨损,同时对密封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使用寿命的降低。
近几年来一些制造企业不再完全照搬国外产品结构,相继研发出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弹簧制动气室,如:瑞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瑞安)在2003年申请了关于“内呼吸活塞式弹簧制动气室”的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656241Y”,该申请案采用在活塞轴管内设置单向阀的内呼吸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虽然可使“吸气”与“呼气”实现内循环,避免了外界灰尘或者泥沙进入腔体,对腔体内零部件产生不良影响,但同时出现了老产品结构没有的重大缺陷,如当手制动与脚制动同时作用时,前腔气体就会跑到大活塞腔体内,导致大活塞与后缸体接触处的Y形密封圈被气压吹落,从而使产品失效,影响正常使用。虽然该公司经多次改进,并申请了相关专利,但一直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因而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直接影响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内呼吸弹簧制动气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前缸体、后缸体、前缸体与后缸体之间的中壳体,所述前缸体与中壳体之间形成前腔,所述后缸体与中壳体之间形成后腔,所述后腔内设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与后缸体形成活塞腔,所述大活塞与后缸体之间设有Y形密封圈,所述后缸体与大活塞中间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后端设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中间设有腔体,所述活塞筒尾端设有小推盘,所述活塞筒上设有吸气孔,所述活塞筒尾部腔体内设有小活塞,所述小活塞前端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小活塞前端设有中间开孔的阀片,所述小活塞尾部设有腔体,所述尾部腔体内设有小阀片与回位小弹簧,所述小推盘上设有呼出孔,所述呼出孔与小活塞尾部腔体相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与显著效果:
1、安全可靠。由于本发明在小活塞尾部腔体内设置小阀片与回位小弹簧,并使呼出孔与小活塞尾部腔体相连通,使手制动与脚制动同时作用时前腔气体不会跑到活塞腔内,从而避免大活塞与后缸体接触处的Y形密封圈被气压吹落,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2、使用寿命长。由于本发明采用小活塞、吸气孔、呼气孔的组合设计,实现制动工作“吸气”与“呼气”内循环,有效避免外界灰尘等进入腔体内,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活塞筒尾部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乃根,未经杨乃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3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线测量笔
- 下一篇:一种易安装和拆卸的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