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行圆片级电互连与引出的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3002.1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0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珍;王磊;唐洁影;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1/6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圆片级电 互连 引出 装置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进行圆片级电互连与引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硅圆片(1)和基板(4),在硅圆片(1)上加工有一个以上带斜坡边缘的微电子芯片(2)、隔离槽和连接梁,所述隔离槽为微电子芯片(2)之间的镂空部位,硅圆片(1)上的微电子芯片(2)、隔离槽和连接梁以外的其他实体部位为外围框架(8),微电子芯片(2)通过连接梁与外围框架(8)相连接;所述硅圆片(1)固定在基板(4)上;所述微电子芯片(2)上设置有芯片焊盘(52),所述基板(4)上设置有基板焊盘(51),所述基板焊盘(51)位于基板(4)与隔离槽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芯片焊盘(52)和基板焊盘(51)通过圆片级PI和铜互连工艺连接形成电互连和电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行圆片级电互连与引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微电子芯片(2)通过四个连接梁与外围框架(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行圆片级电互连与引出的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在衬底硅圆片(1)上制作一个以上微电子芯片(2),利用标准光刻和硅的各向异性腐蚀的方法刻蚀出微电子芯片(2)的斜坡面、隔离槽和连接梁,硅圆片(1)上的微电子芯片(2)、隔离槽和连接梁以外的其他实体部位为外围框架(8);在微电子芯片(2)上制作芯片焊盘(52);
(a2)制作基板(4)以及基板焊盘(51),使基板焊盘(51)位于基板(4)上与隔离槽相对应的位置处;
(a3)将硅圆片(1)与基板(4)进行键合;
(a4)通过圆片级PI与铜互连工艺,在芯片焊盘(52)和基板焊盘(51)之间形成电互连和电引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41)在微电子芯片(2)表面涂覆一层PI层(6)后,图形化PI层(6);
(a42)在PI外侧溅射两层UMB后,图形化UBM;
(a43)在UBM外侧镀铜层(7),实现微电子芯片(2)与基板(4)的电互连;
(a5)对电互连结构的区域进行划片,形成具有带斜坡边缘的微电子芯片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行圆片级电互连与引出的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4)为玻璃基板或者硅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行圆片级电互连与引出的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在衬底硅圆片(1)上制作一个以上微电子芯片(2),利用标准光刻和硅的各向异性腐蚀的方法刻蚀出微电子芯片(2)的斜坡面、隔离槽和连接梁,硅圆片(1)上的微电子芯片(2)、隔离槽和连接梁以外的其他实体部位为外围框架(8);在微电子芯片(2)上制作芯片焊盘(52);
(b2)制作基板(4)以及基板焊盘(51),使基板焊盘(51)位于基板(4)上与隔离槽相对应的位置处;
(b3)将硅圆片(1)粘到基板(4)上;
(b4)通过圆片级PI与铜互连工艺,在芯片焊盘(52)和基板焊盘(51)之间形成电互连和电引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b41)在微电子芯片(2)表面涂覆一层PI层(6)后,图形化PI层(6);
(b42)在PI外侧溅射两层UMB后,图形化UBM;
(b43)在UBM外侧镀铜层(7),实现微电子芯片(2)与基板(4)的电互连;
(b5)对电互连结构的区域进行划片,形成具有带斜坡边缘的微电子芯片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斜倒角的芯片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4)为陶瓷基板或者PCB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30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三孔插件的开关阀
- 下一篇:气缸套内孔直径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