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9437.X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碧钦;何伟业;聂佳相;孔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结构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互连结构的RC延迟效应对器件的开启速度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减小RC延迟效应,现有技术用电阻率小的铜代替电阻率大的铝,以减小金属互连线的电阻;并且,利用低介电材料(K值小于氧化硅)来取代传统的氧化硅(其K值为3.9),以减小金属互连线间的电容C。由于金属铜难以刻蚀,现有技术利用双镶嵌工艺制作铜互连结构。
参考图1~图3,为现有技术的铜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剖面结构示意图。
首先,请参考图1,提供半导体衬底10。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上依次形成刻蚀阻挡层20、低K介质层30、硬掩膜层40、光刻胶层50。其中,所述刻蚀阻挡层20的材质为氮化硅;所述低K介质层30的材质为黑金刚钻石(BlackDiamond,其K值为2.5);所述硬掩膜层40的材质为金属,例如为氮化钛,其形成方法为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PVD);所述光刻胶层50内具有开口,露出部分硬掩膜层40。
然后,请参考图2,进行刻蚀工艺,对所述硬掩膜层40和低K介质层30和刻蚀阻挡层20进行刻蚀,在所述刻蚀阻挡层20和部分低K介质层30内形成接触孔70,在所述部分低K介质层30和硬掩膜层40内形成沟槽80,所述沟槽80与所述接触孔70部分重叠,以便在后续填充金属后能够形成互连结构。
接着,去除位于低K介质层30上方的硬掩膜层40以及光刻胶层50。
然后,请参考图3,在所述接触孔70和沟槽80内填充铜,并进行平坦化工艺。使得所述接触孔70内充满铜金属,形成接触插塞,用于将下层电极引出;所述沟槽80内充满铜金属,形成金属互连线,用于同一金属层电连接或同层电极重新布线。所述接触插塞和金属互连线构成双镶嵌互连结构90。
在公开号为CN10132517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可以发现更多关于现有技术的信息。
在实际中,利用上述方法形成的器件的开关速度慢,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提高了器件的开关速度,满足了应用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有低K介质层;
对所述半导体衬底和低K介质层进行退火工艺;
在退火后的低K介质层上形成硬掩膜层;
以所述硬掩膜层为掩膜,在退火后的衬底和低K介质层内形成互连结构。
可选地,所述硬掩膜层的材质为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可选地,所述硬掩膜层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制作。
可选地,在所述退火工艺完成后的1~60分钟之内制作所述硬掩膜层。
可选地,所述退火工艺为快速热退火工艺或炉管退火工艺。
可选地,所述退火工艺的气体为氩气、氦气、氮气、氙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退火的气体流量范围为5~1000sccm。
可选地,所述退火工艺的温度范围为250~450摄氏度。
可选地,所述退火工艺时间为10~1000秒。
可选地,所述退火工艺的压力为1~760托。
可选地,所述互连结构为双镶嵌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形成硬掩膜层前对半导体衬底和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低K介质层进行退火工艺,然后对退火后的低K介质层上形成硬掩膜层,由于退火工艺对半导体衬底和低K介质层进行了加热,使得半导体衬底和低K介质层表面具有一定的温度,从而减小硬掩膜层与低K介质层之间的应力,避免所述应力挤压低K介质层而造成低K介质层变形的情况,相应地低K介质层内可以形成尺寸更加均匀的沟槽和接触孔,提高了填充金属后形成的互连结构的均匀性,减小了互连结构的电阻,减小了器件的RC时间常数,提高了器件的开关速度,满足了应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现有技术的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形成的互连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互连结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方法形成的互连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9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