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6115.1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范亚明;王怀兵;郝国栋;刘建平;黄小辉;吴思;孔俊杰;黄强;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晶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2 | 分类号: | H01L33/02;H01L3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半导体照明发光二极管具有寿命长、节能环保等显著优点,被认为是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又一次照明技术的革命,是目前国际上半导体和照明领域研发和产业关注的焦点,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氮化铟(InN)、氮化铝(AlN)等III族氮化物组成三元、四元合金的禁带宽度可以在0.7~6.2eV之间连续调节,并且任意组分的InAlGaN四元合金都是直接带隙,在全色显示、彩色激光打印、高密度光存储、光照明、光探测、水下通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GaN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但是针对显示屏、背光源、照明等高端应用的需求,仍需进一步提高其发光效率,以积极推动白光照明技术的发展。
现有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其传统结构为以蓝宝石为衬底,然后在蓝宝石衬底的一侧,依次从下到上分别设置一N型氮化镓接触层、一氮化铟镓发光层、一P型氮化镓接触层,最后,于P型氮化镓接触层和N型氮化镓接触层上分别设置一正电极和负电极。在此传统结构下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其发光层主要是以氮化铟镓(InxGa1-xN,x=0~1)为势阱(PotentialWell)的多重量子阱(Multi-quantum Well)结构,电子和空穴在势阱结合而释放出光子。
上述常规的GaN发光二极管有源区一般为平面结构,存在着发光全反射损失等问题,且GaN基发光二极管多在蓝宝石(0001)面上外延,内部极化电场对量子阱中电子和空穴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限制了发光效率的提高。因此,GaN基发光二极管目前还很难进入通用照明领域,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出光效率,同时实现宽光谱输出,以推动白光照明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同时实现宽光谱输出,推动白光照明的发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包括:
一衬底;
设于衬底上的一缓冲层;
直接外延在缓冲层上的一本征GaN层;
一N型掺杂GaN外延层,沉积在本征GaN层上;所述N型掺杂GaN外延层上设有N型GaN图形化模板结构;
一InxGa1-xN/AlaInbGa1-a-bN多量子阱,生长在N型GaN图形化模板结构之上;
一AlyGa1-yN或AlyGa1-yN/AlaInbGa1-a-bN超晶格电子阻挡层,生长在InxGa1-xN/AlaInbGa1-a-bN多量子阱之上;
一P型GaN层,生长在AlyGa1-yN或AlyGa1-yN/AlaInbGa1-a-bN超晶格电子阻挡层之上;
一ITO接触层,设于P型GaN层之上;
在ITO接触层和N型掺杂GaN外延层上分别设置P型电极和N型电极;
所述N型GaN图形化模板结构、InxGa1-xN/AlaInbGa1-a-bN多量子阱、AlyGa1-yN或AlyGa1-yN/AlaInbGa1-a-bN超晶格电子阻挡层,以及P型GaN层均为曲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底为平面蓝宝石衬底、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氮化镓衬底、碳化硅衬底或硅衬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N型GaN图形化模板结构为连续的蒙古包形状,蒙古包的直径、高度以及相邻蒙古包之间的距离间隔相互匹配,其量级从纳米量级延伸至微米量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晶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晶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6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