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高介电陶瓷材料烧结温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6659.3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5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熊兆贤;曹泽亮;喻荣;薛昊;洪礼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62 | 分类号: | C04B35/462;C04B35/64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高介电 陶瓷材料 烧结 温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陶瓷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高介电陶瓷材料烧结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器件往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针对陶瓷材料而言,就需要具有高介电常数的电介电材料。CaCu3Ti4O12(CCTO)是一种高介电系数的电子陶瓷材料,于1979年由Bochu课题组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1、Bochu B,Deschizeaux M N,Jouberta Collomb JC,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ries of perovskite is o2t ropes ofCaCu3Mn4O12.J Solid State Chem,1979,29:291)。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CCTO陶瓷的制备过程中,如果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较低,保温时间较短,则材料的介电性能较低(2、Tsang-Tse Fang,Hsu-Kai Shiau,Mechanism forDeveloping the Boundary Barrier Layers of CaCu3Ti4O12,J Am Ceram Soc,2004,87:(11)2072-2079];为了提高介电性能,需在较高的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下保温较长时间(3、P.Lunkenheimer,R.Fichtl,S.G.Ebbinghaus,and A.Loidl,Nonintrinsic origin of the colossaldielectric constants in CaCu3Ti4O12,Physics Review B,2004,70:172102)。
溶胶凝胶法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制备纳米粒子的一种新工艺,作为低温或温和条件下合成无机化合物或无机材料的重要方法,在软化学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广泛应用于制备玻璃、陶瓷、薄膜、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它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醇盐等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加入蒸馏水等使其水解、聚合,形成溶胶,再采取适当的方法使之形成凝胶,干燥得到疏松的干凝胶,再作高温锻烧处理,即可制得纳米级氧化物粉末,凝胶的结构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的干燥致密过程,并最终决定材料的性能。该法所制备的粉体粒径小、粒度分布窄,化学活性好,高温处理时也存在快速团聚现象。目前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CTO的已有相关报道,但在利用溶胶凝胶法降低预烧温度和保温时间,获得化学活性高的纳米粉体的基础上,结合两步烧结法,进一步降低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提高介电性能的相关报道还未曾有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高介电陶瓷材料烧结温度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纳米级的CaCu3Ti4O12粉体;
2)将纳米级的CaCu3Ti4O12粉体干压成坯体;
3)对坯体进行烧结处理,得高介电陶瓷材料。
在步骤1)中,所述制备纳米级的CaCu3Ti4O12粉体可采用溶胶凝胶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将钛酸丁酯和乙酰丙酮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然后加入柠檬酸水溶液,搅拌,最后加入硝酸钙和硝酸铜水溶液并同时滴入氨水搅拌,将配好的溶液烘干水分使其成凝胶状,然后在马弗炉中450℃下热处理,最后在950℃预烧。
在步骤2)中,所述坯体可为圆片坯体,所述圆片坯体的直径可为13mm,厚度可为1.5mm。
在步骤3)中,所述烧结处理可采用两步烧结法,其具体步骤为:第1步烧结的温度T1可为1100℃,第2步烧结的温度T2可为960~1060℃,保温时间可为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