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助力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4429.4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2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袁野;唐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12 | 分类号: | B60T13/12;B60T13/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助力制动系统,尤其涉及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助力制动系统又称伺服制动系统,助力制动系统是兼用人力和其它能源提供的助力装置来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传统车辆上普遍采用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制动系统中的真空助力器使用的真空来源于发动机。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来说,特别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设置发动机,也就不能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
目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外加电动真空泵代替发动机提供真空源,但真空泵体积较大,设置真空泵使得车辆的设计、布置困难且成本增加。另外则有部分厂商采用电动助力的形式提供助力,但是目前的电动助力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主要原因在于一旦助力用电机或助力用涡轮蜗杆结构失效就会导致整个助力结构卡死,此时无法保证单纯用人力完成紧急制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电动助力制动系统中当助力用电机或助力用涡轮蜗杆结构失效时无法单纯用人力完成紧急制动的缺点,提供一种当助力用电机失效时可用人力完成紧急制动的助力制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制动系统,包括主缸、控制器、制动踏板、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助力制动系统还包括:带有通孔的推板、主缸推杆和至少一个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推板移动,所述主缸推杆一端与主缸中的活塞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推板的通孔与制动踏板相连,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主缸推杆的直径,在所述主缸和所述推板之间的主缸推杆上还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动踏板上的踩踏力并将检测到的第一压力信号X发送给控制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主缸出油口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第二压力信号Y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对比第一压力信号X和第二压力信号Y来控制直线电机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助力制动系统,在正常工作时依靠直线电机来提供制动助力。当直线电机失效时,由于推板通孔的直径大于主缸推杆的直径,即直线电机和推板不会限制主缸推杆的运动,此时驾驶员可以脚踩制动踏板依靠人力实现制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助力电机失效时依靠人力完成紧急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助力制动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轴向半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画圈部分A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助力制动系统,包括主缸4、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制动踏板(图中未示出)、第一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其中,该助力制动系统还包括:带有通孔的推板3、主缸推杆1和至少一个直线电机2,直线电机2用于带动推板3移动,主缸推杆1一端与主缸4中的活塞相连,另一端穿过推板3的通孔与制动踏板相连,该通孔的直径大于主缸推杆1的直径,在主缸4和推板3之间的主缸推杆1上还设置有限位装置11,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动踏板上的踩踏力并将检测到的第一压力信号X发送给控制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主缸出油口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第二压力信号Y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通过对比第一压力信号X和第二压力信号Y来控制直线电机的动作。
直线电机2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它可以看成是一台旋转电机按径向剖开,并展成平面而成。由定子演变而来的一侧称为初级,由转子演变而来的一侧称为次级。在实际应用时,将初级和次级制造成不同的长度,以保证在所需行程范围内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耦合保持不变。直线电机可以是短初级长次级,也可以是长初级短次级。考虑到制造成本、运行费用,目前一般均采用短初级长次级。
本实用新型的直线电机2优选为短初级长次级,其中次级根据需要和安装空间的要求可以固定在车体上,如车辆前舱的内壁上。初级与推板相连以带动推板移动。
为了防止只有一个直线电机2有可能使推板3在作直线运动时发生倾斜,优选地,直线电机2为两个。
为了更好的保证推板3不会发生倾斜,进一步地,推板3上的通孔为推板3的中心孔,两个直线电机2以中心孔为对称中心对称的连接在推板3上。
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数据处理装置,如单片机、车载ECU(电子控制单元)等,为了减少零件的数量,优选地,控制器为车载E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44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