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防撞自动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1577.1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083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董琦琦;蒋丽媛;朱晓庆;高福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G01C3/00;G01S17/08;G01S17/93;B60Q5/00;B60Q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自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SP技术和激光测距技术结合的汽车主动防撞装置,用以保证车内成员和车辆本身的安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防撞技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防撞两种。增强汽车的结构(如给汽车前部和尾部均架上保险架),安装行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这些均属于被动方式的汽车防撞装置,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事故发生时的损失,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而,从1971年开始人们在汽车主动式防撞技术方面研究很活跃,并随之出现了对主动式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的专门领域。但是,截止到今天为止,当代技术在对于主动式汽车防碰撞系统的研究上还存在很大的瓶颈区,并不能做到充分有效的主动防御碰撞。
现在市面上,关于车辆主动防碰撞系统的研究,仅停留在对于主动式安全气囊,主动防止车辆连环碰撞的研究的单一层面上。而应用在汽车防追尾事故上的相关技术,只限于在传统结构上,利用雷达测速仪器,通过控制油泵从而对车辆速度进行限制,人工采取制动的方法。
而雷达技术的应用现在相对不成熟,在车辆短距离的监测上存在一定的可实施性的。但是对于长时间车辆的全程监测方面,则相对较为弱势。其原因如下:
1)一些便宜的设备因频段和灵敏度的问题,雷达测速的效果不好,而效果相对好的在价格上的花费较大,不能广泛应用。
2)雷达测速受干扰性能较差。
3)雷达测速是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而衰减的,故距离越远,反射会的超声波减少,灵敏度下降很快,从而使得雷达测距方式只适用于较短距离。目前国内外一般的雷达测距议理想测量距离为4米~5米左右,因为一般只能用于汽车倒车防撞系统上,在主动防撞的应用上可实施性不大。
一般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在因为驾驶员自身大意的情况下发生的,一般发生时间在1-5秒之间,而上述的汽车防追尾系统,采用的是以提醒为主要方式,需要人工减速或制动的方式,假设驾驶员自身没有注意到系统提醒,不主动对车辆进行减速以及制动,车辆就还是存在追尾以及事故的危险。因此此类系统自身是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状况,提供一种车辆防撞自动保护装置,该装置在车辆处于危险情况下进行预警提示,并能采取紧急保护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车辆和车内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车辆防撞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激光测距仪、高速A/D转换器、DSP控制单片机、凌阳单片机、声光报警单元,LCD显示模块和刹车控制单元,所述激光测距仪测得的前车与已车之间的距离信息,通过高速A/D转化器后送入DSP控制单片机,DSP控制单片机将测得数据与预存安全距离进行比较,超过安全距离,DSP控制单片机输出信号至凌阳单片机,凌阳单片机控制声光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DSP控制单片机监测两车车距至碰撞临界值时,发出指令启动刹车控制单元制动;LCD显示模块显示相关数据。
所述声光报警单元包括红色高强度发光二极管和扬声器。
所述凌阳单片机的型号采用SPCE061A);所述DSP控制单片机的型号采用TMS320LF2407。
刹车控制单元采用控制开关串接入车辆的制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车辆防撞全自动保护装置,针对在行车过程中,全程监控车速,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并结合DSP芯片技术,对所测的距离进行微分运算,当两车间距接近碰撞距离的临界点最大值时,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减速措施,当两车车距接近碰撞距离临界点的最小值时,自动采取紧急制动,有效的防止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可以实时提供已车前方车辆的距离和相对速度,并能做出预测,在危险发出之前进行预警提示,在紧急情况下启动气刹,最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不是像传统的在事故发生时才采取措施,从而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车内成员和车辆本身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刹车控制原理说明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1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计时器手动归零装置
- 下一篇:可旋转镜片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