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生物体图形成像方法和程序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1205.0 | 申请日: | 200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2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樋口辉幸;龟井俊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安 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体 图形 成像 装置 方法 程序 | ||
1.一种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在表面之一上具有开口部分,其中:
所述开口部分处于下面所述的尺寸,即,当生物体部位被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时,所述尺寸的开口部分将被覆盖并处于封闭状态;以及
所述外壳容纳光源和成像部,所述光源用于照射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的所述生物体部位,所述成像部用于拾取被照射的生物体部位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其中将被拾取的生物体部位的图形是从血管图形、皮肤纹图形或者利用多个一个重叠在另一个之上的那些图形构造的图形中选择的图形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生物体部位是手的手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引导器,用于对准在所述开口部分的外部面上的所述手的所述手掌的位置,所述引导器是被形成为配合所述手的基节的手掌侧的凹陷的形状的基节引导器,中指引导器,其被形成为沿着中指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组合引导器,其中包括多个那些引导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基节引导器具有围绕所述开口部分的环状形式,其为形成围绕所述开口部分的突出形状的环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包括:衬垫构件,所述衬垫构件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外壳的面上,由形成为围绕所述开口部分的弹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成像部包括:图像获取部,其获取拾取的生物体部位的图形图像;图像间差异计算部,其计算图像间差异值,所述图像间差异值表示获取的图形图像和更早获取的图形图像之间的图像位移程度;生物体部位检测判定部,其基于所述图像间差异值,判定所述生物体部位是否被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以及图像认证部,其基于所述图形图像进行个人认证。
8.一种生物体图形成像方法,当通过使用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进行生物体图形的认证时,所述方法拾取所述生物体图形的图像,其中所述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包括:外壳,其在表面之一上具有开口部分,当生物体部位被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时,所述开口部分被覆盖并处于封闭状态;成像部,用于拾取所述生物体部位的图像;以及生物体部位检测部,其获取所述生物体部位的拾取的图像并且检测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的所述生物体部位,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开口部分拾取作为对象的封闭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生物体部位;
计算被拾取的生物体部位的图形图像和更早被拾取的生物体部位的图形图像之间的差异值;以及
基于所述差异值检测在所述开口部分上的所述生物体部位的认证。
9.一种贮存生物体图形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用于当通过使用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进行生物体图形的认证时,能够控制生物体图形的图像的拾取,其中所述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包括:外壳,其在表面之一上具有开口部分,当生物体部位被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时,所述开口部分被覆盖并处于封闭状态;成像部,用于拾取所述生物体部位的图像;以及生物体部位检测部,其获取所述生物体部位的拾取的图像并且检测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的所述生物体部位,所述程序使计算机能够执行:
计算通过所述开口部分拾取的封闭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生物体部位的图形图像与更早被拾取的生物体部位的图形图像之间的差异值的功能;以及
基于所述差异值检测在所述开口部分上的所述生物体部位的认证的功能。
10.一种生物体图形成像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在表面之一上具有开口部分,其中:
所述开口部分处于下面所述的尺寸,即,当生物体部位被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时,所述尺寸的开口部分将被覆盖并处于封闭状态;以及
所述外壳容纳光源装置和成像装置,所述光源装置用于照射放置在所述开口部分上的所述生物体部位,所述成像装置用于拾取被照射的所述生物体部位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2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