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的齿轮与离合器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0276.0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J·M·哈特;S·H·维特科普;C·E·凯里;A·W·菲利普斯;J·B·博尔格森;S·P·穆尔曼;E·I·伍登;E·T·格罗乔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7/00 | 分类号: | F16H4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 武;曹 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齿轮 离合器 布置 结构 | ||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3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 No.61/040,939的权益。上述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具有多个行星齿轮组和多个扭矩传递装 置的多档变速器,尤其涉及用于控制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操作的液压 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这一部分的内容仅仅是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 其可能构成现有技术,也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典型的多档变速器使用摩擦离合器、行星齿轮布置结构 及固定互相连接的组合来获得多个传动比。行星齿轮组的数量和物理 布局通常根据包装、成本和所需的传动比来确定。
尽管现有的变速器实现了它们的预期目的,但是对具有 改进性能,尤其是根据效率、响应性和平顺性以及改进包装(主要是 减小尺寸和重量)的观点,对新型和改进的变速器结构的需求实质上 是不变的。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节省成本的紧凑型多档变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其具有输入元件、输出元件、 四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元件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每个行星齿轮 组都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扭矩传递装置例如为离合器和制动 器。
变速器的实施例包括具有前支撑的变速器壳体,所述前 支撑包括第一应用流体通道和第二应用流体通道。所述变速器还包括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每个行星齿轮组都具有第一、 第二和第三元件。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五个扭矩传递机构,所述五个扭 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一和第二个均包括第一应用腔和活塞,其中所述第 一应用流体通道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一个的第一应用腔连 通,所述第二应用流体通道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二个的第 一应用腔连通。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均包 括应用腔、控制腔(dam chamber)和活塞。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有 选择地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元件、 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的至少另一个连接。所述变 速器还包括输入元件,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持续地互 连。所述输入元件包括平行于所述输入元件的纵向轴线布置的第一、 第二、第三和第四孔道。所述输入元件还包括第一离合器端口,其与 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三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一孔 道连通。所述输入元件还包括第二离合器端口,其与所述五个扭矩传 递机构中的第四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四孔道连通。所述输 入元件还包括第三离合器端口,其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五 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二孔道连通。所述输入元件还包括与 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一孔道连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润滑孔。所述输入 元件还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端口,它们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 构中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个的控制腔以及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三孔道连 通。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出元件,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 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持续地互连,并且 具有与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一孔道连通的润滑孔。所述变速器还包括: 第一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行星 齿轮组的第一元件持续地互连;第二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 轮组的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持续地互连;第三 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 组的第一元件持续地互连;以及第四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三行星齿 轮组的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持续地互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0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框架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体化污水处理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