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组合肥及其施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750.7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韩秉进;陈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C21/00;C05B7/00;C05C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8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组合 及其 施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及其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自身有根瘤菌固氮的作物,长期以来,与氮肥相比人们偏重视磷肥的施用。但是由于磷肥具有当年利用率低、残效期长、在土壤中积累的特点,生产上连年大量使用磷肥,长期积累,使得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度上升。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明显降低;大豆需氮较多,但由于本身有根瘤固氮,使氮肥施用变得十分复杂。施氮既要满足大豆前期对氮的需要,还要保证根瘤衰退后土壤中有足够的氮供给。大豆需要充足的氮肥供给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传统施肥只能满足大豆生育前期氮肥供应,而无法保证大豆生育后期的氮肥需求,生产中采取后期追施氮肥,追肥难度较大,又增加了大量的人工投入。因此,传统的NP配比、施用量与施肥方法,造成了肥料成本高,磷肥利用率低,大豆产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大豆肥料施肥方法存在氮磷搭配不合理、肥料成本高、追肥难度大、磷肥利用率低、大豆产量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大豆组合肥及其施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大豆组合肥由磷酸二铵80~120kg、普通尿素10~20kg和缓释尿素40~50kg组成。
大豆组合肥按以下方法施用:大豆组合肥每公顷施用量为130~190kg;按每公顷磷酸二铵80~120kg、普通尿素10~20kg、缓释尿素40~50kg混拌均匀,大豆播种时随播种机一次性全量分层施入农田中,即施肥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得到的大豆组合肥按照本发明的施用方法降低了磷肥(磷酸二铵)的用量,适当的增加了氮肥用量(尿素及缓释尿素),这样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了施肥的成本(每公顷减少化肥成本100~150元),提高了大豆的产量(产量为2900~3100kg/hm2、增产率为20.4%~23.6%),也相应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大豆组合肥由磷酸二铵80~120kg、普通尿素10~20kg和缓释尿素40~50kg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大豆组合肥由磷酸二铵90~110kg、普通尿素12~18kg和缓释尿素42~48kg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大豆组合肥由磷酸二铵100kg、普通尿素15kg和缓释尿素45kg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大豆组合肥按以下方法施用:大豆组合肥每公顷施用量为130~190kg;按每公顷磷酸二铵80~120kg、普通尿素10~20kg、缓释尿素40~50kg混拌均匀,大豆播种时随播种机一次性全量分层施入农田中,即施肥完成。
本实施方式中在大豆播种时对大豆一次性施用大豆组合肥,既满足大豆前期对氮的需要,又保证大豆生育后期(开花结荚-鼓粒期)的氮肥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大豆组合肥每公顷施用量为140~180kg。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大豆组合肥每公顷施用量为160kg。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大豆组合肥按以下步骤施用:大豆组合肥每公顷施用量为160kg,即每公顷磷酸二铵100kg、普通尿素15kg、缓释尿素45kg混拌均匀,运用目前大豆生产上广泛使用的2BT-2垄上双行播种机,播种的同时一次性全量分层施肥到农田中,即施肥完成。
2008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方法进行了产量测试,5月4日播种,大豆品种为黑农35。播种方法:使用2BT-2垄上双行播种机,67cm的垄,垄上双行播种,每公顷保苗25万株。施肥方法:按照本实施方式进行,常规化学封闭除草,三次中耕,得到的大豆产量达到了2945kg/hm2,比常规施肥田增产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