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组合物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8583.0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董岸杰;邓联东;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9J151/02;A61K47/36;A61K47/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王小静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米 淀粉 丙烯酸酯 共聚物 及其 组合 应用 | ||
1.一种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它是黏米淀粉和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的共聚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黏米淀粉是糯米、黏大米、黏玉米、大黄米、小黄米、黍米、黏高粱米的淀粉及其改性淀粉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的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其中的酯基含有1~18个碳原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癸酯、丙烯酸正癸酯、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黏米淀粉与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0.05-20∶1;水溶性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10-100%。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在氮气保护下,80~100℃下将淀粉水溶液糊化,加入碱调节pH为8~12;然后降温到60℃以下,加入水溶性引发剂之后缓慢加入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60~80℃下反应3~24小时;加入碱调节体系的pH至中性,然后蒸除水份,干燥、粉碎得到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粉末;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钾、H2O2、过硫酸铵或硝酸铈胺,用量是单体总量的0.01%~5%。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质量组成包括:
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 0.01%~99.98%
淀粉或改性淀粉 0~99.98%
交联剂 0.01%~10%
所述的淀粉是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黏米淀粉等,改性淀粉是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氧化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马来酸酯化淀粉、以及含5~18个碳原子的烷基酯化淀粉;
所述的交联剂选自三聚磷酸钠、硼砂、三氯氧磷、环氧氯丙烷、三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以上,优选硼砂、三偏磷酸钠。
7.权利要求6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计量将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淀粉或改性淀粉的混合物的水分散液加热至80℃以上熟化,熟化前或后调节pH为8~11,再与交联剂混合,成型;或者
将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淀粉或改性淀粉、交联剂在水中混合形成水分散液,调节pH为8~11,加热至80℃以上熟化成型;或者
将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淀粉或改性淀粉、交联剂在水中混合形成水分散液,加热至80℃以上熟化,然后调节pH为8~11,成型;
上述得到的组合物室温或加热放置0.5~10天,即得交联产物。
8.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或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作为吸水剂、增粘剂、黏合剂、增稠剂、增溶剂使用,以及作为药物制剂辅料用于药物片剂、胶囊剂、凝胶剂、乳剂、膏剂、膜剂、巴布剂和贴剂中。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作为巴布剂基质的组成成分,与巴布剂的其它组分、药物、促透剂、各种添加剂组合,用于药物巴布剂或贴片。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与其它高分子材料、液体增塑剂、药物、促透剂、保湿剂、表面活性剂、黏合剂、抑菌剂、金属化合物、各种有机、无机添加剂组合,所述组分可以根据需要在黏米淀粉/丙烯酸酯共聚物组合物熟化前后、交联剂加入前后以及pH调节前后加入,形成药物的凝胶剂、膏剂、膜剂、控释制剂和经皮给药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5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