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基埋置型微波多芯组件的多层互连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4611.3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6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耿菲;丁晓云;罗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H01L23/48;H01L23/13;H01L21/50;H01L2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基埋置型 微波 组件 多层 互连 封装 结构 制作方法 | ||
1.一种硅基埋置型微波多芯组件的多层互连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
(i)首先利用热氧化的方法,在硅基板的正反面制备氧化硅层;
(ii)以氧化硅为掩膜在硅基板的正面进行湿法腐蚀,形成具有一定深 度的埋置腔体;
(iii)将硅基板正面用光刻胶保护,利用湿法腐蚀去除硅片背面的氧化 硅层,利于芯片散热;
(iv)在硅基板正面溅射一层TiW/Au金属层;
(v)利用喷胶机在Au层上喷涂光刻胶,经前烘,曝光,显影,形成所 需图形;
(vi)电镀一定厚度的Au层,然后去除光刻胶,形成所需的接地屏蔽层 图形和植球对准标记;
(vii)将芯片埋置在含有地层金属的埋置腔体内,利用导电胶粘接;
(viii)利用引线键合机在芯片和地层上制备金凸点,并利用劈刀回压, 将金凸点压制为圆柱状;
(ix)涂覆聚酰亚胺或苯并环丁烯介质层,静置使其平坦化,后烘;
(x)利用机械抛光技术使金凸点显露,并控制介质层的厚度,实现层 间垂直互连;
(xi)在介质层上溅射种子层金属,经涂胶、曝光、显影,形成所需布 线图形;
(xii)电镀一定厚度的Au层,形成布线层,然后去除光刻胶和种子层金 属,实现器件层内间的平面互连;
(xiii)至此完成一层介质层/金属互连结构,重复xiii-xi步骤可以实 现多层互连封装结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步骤(ii)所述的湿法腐蚀是用KOH或TMAH;
(b)步骤(iv)溅射的金属层中TiW厚度为Au的厚度为
(c)步骤(vi)形成的接地屏蔽层厚度为3-5μm;
(d)步骤(vi)形成的植球对准标记用于金凸点对准;
(e)步骤(ix)所述的涂覆的介质层厚度为20-30μm;呈液态或胶态;
(f)步骤(xii)所述的布线层厚度为3-5μm;
(g)步骤(iv)中TiW/Au金属层中,TiW层为粘附层,Au层为种子层。
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硅基埋置型微波多芯组件的多层互连 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互连封装结构以带有埋置腔体和接地屏蔽 层的硅晶片作为基板,以金凸点实现层间互连,金属层和介质层交替出现的 多层互连结构,实现圆片级封装。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微波芯片通过导电胶固定在基 板的埋置腔体内,且微波芯片的上表面与硅基板的上表面持平。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凸点是以引线键合机 劈刀回压技术制备的。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层材料为低电介常 数的聚酰亚胺或苯并环丁烯。
7.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的个数、大小 及深度依所需埋置的微波芯片而定。
8.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多层互连封装结构的最上层制作 微型天线或通过表面贴装工艺集成分立器件,实现模块的功能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6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卤膨胀型阻燃蓄电池外壳料
- 下一篇:系统级封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