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解酒防醉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9637.0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克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德润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25/32;A61K31/185;A61K31/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解酒 作用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解酒防醉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常常有饮酒过量的情况,醉酒后人们往往有神智不清、头痛、反胃等症状,严重者还会酒精中毒。长期饮酒不可避免地对肝脏造成伤害,过量饮酒对人体的损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解酒防醉作用的利用药食同源中药制成的保健食品,解决了这一问题,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目前公开的具有解酒作用组方的文献和市场上的已有的解酒产品中,均未见以枳椇子作为主要组分的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解酒防醉作用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主要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枳椇子、甘草、乌梅、生姜。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优选为:枳椇子3-10份、甘草1-5份、乌梅1-5份、生姜1-5份。
进一步优选为:枳椇子8份、甘草3份、乌梅3份、生姜3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作用机理如下:
枳椇子,又名拐枣,为鼠李科拐枣属植物。药用部分为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成熟时红褐色,光滑无毛,甜香可口。果实圆球形,内含三粒红褐色种子。它既是名果之一,也是一种稀罕的药用食用果品。该植物始载于《唐本草》果部;李时珍称它为金果树,并在《本草纲目》第31卷中有记载。此外《雷公炮炙论》《救荒本草》等多部医药著作中均有收载。该物属养阴、生津、润燥、止渴、凉血类药物,中医认为其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主治酒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症。枳椇子主要含生物碱类、黄酮类、脂肪酸类、皂苷类、糖苷类、葡萄糖、苹果酸、没食子儿茶素等化合物。枳椇子药理作用有:缩短小鼠醒酒时间;加快乙醇代谢;显著提高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降低乙醇所致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升高;乙醇诱导的肌松作用行抑制作用;对乙醇所致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对CCl4诱导的体外培养肝细胞损伤具保护作用。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行功,故有‘国老’之号。”
乌梅性味酸、涩、平,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证治准绳·类方》载乌梅木瓜汤:用乌梅、木瓜、炒麦芽、草果仁、甘草各15g,研为粗末;功效酸甘化阴,调中止渴;主治酒食过度,中焦蕴热,烦渴枯燥,小便频多,遂成中消。乌梅之用,酸敛收涩,与甘药并用,酸甘化阴,并有开胃止渴之功。是补养之功甚伟,乌梅能养阴生津而润胃护脾,又滋养肝阴,故精气耗伤之证皆可用之,卓有功效。
生姜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的功效。《本经》:“去臭气,通神明”,《纲目》云“生用发散,熟用和中”,《本草从新》载本品有“温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之功。古书谓其“暖胃散寒,醒酒,治胃脘冷痛”。
枳椇子是一种可以直接食用的水果,本发明组方以枳椇子作为本发明组合物的主要原料,这是本发明的一大特点。本发明组方重用枳椇子,以枳椇子作为君药充分发挥了枳椇子较强的解酒功效,使得整个组合物具有较强的解酒防醉作用。枳椇子在方中为君药,乌梅养阴生津而润胃护脾为臣药,生姜发散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和中为使药。四药相合,具有防醉解酒护脾胃的作用,特别可于酒前服用。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加入葛花、葛根、茶多酚、牛磺酸。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优选为:葛花0.5-1.5份、葛根1-3份、甘草1-5份、枳椇子3-10份、茶多酚0.1-0.3份、牛磺酸0.1-1份、乌梅1-5份、生姜1-5份。
进一步优选为:葛花1份、葛根2份、甘草3份、枳椇子5份、茶多酚0.2份、牛磺酸0.5份、乌梅3份、生姜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德润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宝德润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