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壳皮蛋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48603.3 申请日: 2008-07-29
公开(公告)号: CN101356979A 公开(公告)日: 2009-02-04
发明(设计)人: 熊善柏;赵思明;侯畅;李军鹏;史俊丽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32 分类号: A23L1/32;A23L1/03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070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皮蛋 制备 方法 产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传统皮蛋风味的无壳皮蛋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皮蛋是我国传统的禽蛋制品,但目前我国生产厂家大都袭用传统配方和加工方法进行加 工。而传统的包泥法与浸泡法加工皮蛋辅料与料液浪费较大,且生产成本高、效益低,所需 腌制时间较长,食用前还需剥壳且卫生和方便性较差。研究具有传统皮蛋风味的无壳皮蛋的 快速腌制工艺对于传统禽蛋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皮蛋的传统腌制方法主要有包泥法,浸泡法,纸包法。皮蛋腌制成型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 是腌制料液中的碱、盐及其中一些金属离子,这些都是在腌制过程中料液通过蛋壳慢慢渗入 蛋液在其中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形成的。

包泥法采用灰料包裹(黄水品.溏心皮蛋无铅新工艺的比较研究.肉类研究,2000)。采用配 制料泥再涂抹或先用碱液浸泡再涂泥的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时室内温度须保持在21~27 ℃,约25~30天成熟,生产过程中蛋的破损率也高,生产周期长,使生产成本增加,且成 品外壳糊有泥糠,增加重量,影响外观,导致商品价值较低。浸泡法生产皮蛋质量均匀稳定,但 是料液浪费量大,成本高,效益低,并且料液缸放置,搬动均不方便,同时这种方法受环境影响 大(陈永红.无铅溏心皮蛋的新工艺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纸包法是在适量熬煮的 2%的红茶水加入硫酸铜,氯化锌,食盐和氢氧化钠,选择吸胀度很好、耐碱耐浸、一定的抗 拉强度纸张浸入料液,浸泡半小时后开始包蛋(宾冬梅,马美湖等.纸包法加工无铅皮蛋的研究. 学术论坛,2006,11)。纸包法操作简单,减少了蛋的破损,提升了外观品质。但是纸包法同 样对碱的浓度要求高,腌制周期长。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 1166298A,公开了一种松花皮蛋肠系列,按照常规松花皮 蛋加工工艺,把带壳鲜蛋放入料液中进行腌制,腌制到一定程度后停止腌制,去壳,切块, 加入适当添加剂,混匀,灌装,密封加热成型,即得皮蛋肠。该工艺生产的产品虽然缩短了 腌制时间,也高了产品的利用率,但是产品生产前期仍需经过传统腌制工序,且后期去壳、 调配、灌装等多步工序较为繁琐,仍然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且料液利用率低,浪费大。

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一份授权专利(专利号为ZL 01114588.9,发明的名称为无壳松花 皮蛋及其加工方法),其发明的要点是把事先配制好的包含有氢氧化钠、茶叶末、食盐和硫酸 锌等组分制作的腌制料液直接加入蛋液中,密封灭菌后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腌制即得产品。 其缺陷一是没有公布的详细的技术参数,尤其是pH数据和产品的测试数据,腌制液中含有苛 性碱等强腐蚀性物质,需要较长时间的腌制及后熟过程,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蛋 液与腌制液混合灭菌后需要立即保持在密封状态下,不易控制和检查产品质量,也不适合大 规模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获得具有传统皮蛋风味的无壳皮 蛋,以适应产业化加工的要求。

本发明无壳皮蛋,采取调配剂与蛋液直接混合后经高温加热快速成型的方式,整个工序 仅需1-3个小时,且可根据需要来确定产品的形状、风味与包装方式。生产方便,周期短, 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食用方便卫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产具有传统皮蛋风味的无壳皮蛋的方法,其步骤为:

(1)制备新鲜蛋液:取新鲜禽蛋(例如鲜鸭蛋或鲜鸡蛋)去壳,打蛋得蛋液(用打蛋器 在500-2000r/min下搅打1-5min完成);

(2)制备茶叶水滤液:将茶叶与自来水按重量比为1∶200-1∶800,在80-105℃下熬制 3-10分钟,过滤得到茶叶水滤液;

(3)制备凝固剂:该凝固剂是由A、B、C三组分组成,其中A和B组分与鲜蛋蛋液 按质量百分比的配方量如下:

A组分:碳酸钠      0.5-2.5%;

B组分:氯化钠      0.5-3.0%;

其中C组分与鲜蛋蛋液按mg/kg配方量:

C组分:硫酸亚铁    5-25;

混合A、B和C组分得到凝固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