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8302.0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治国;晋益坚;李华东;崔高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F15B15/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向 往复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环卫产品垃圾站中垃圾集装箱与压装机对接和脱开时,对垃圾集装箱的自适应拉回和推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垃圾转运站中的集装箱纵移机构主要由一支液压油缸驱动拉钩实现翻转纵移复合动作,该机构的结构形式要求垃圾集装箱的原始放置位置比较精确,使用中较难实现,且该机构纵移距离相对较短,一般不大于400mm,如果该机构与垃圾集装箱的相对位置较远的情况下,就无法完成推拉动作,并可能引起相连机构的误动作,影响整台设备的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大行程横向往复移动,来实现纵向推拉分离装载物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纵向往复移动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套筒1、活动套筒2、销轴3、固定座组件4、横移油缸5、拉钩俯仰油缸6、挂钩7、支撑轮11和导轨12,固定套筒1固定在固定座组件4的下方,活动套筒2套装在固定套筒1内部,横移油缸5处于活动套筒2内部,横移油缸5的固定端从右侧伸出固定套筒1和活动套筒2,并铰接在固定座组件4上,横移油缸5的升缩端固定在活动套筒2上,拉钩7的右端铰接在活动套筒2的左侧上部,拉钩俯仰油缸6的固定端铰接在活动套筒2的左侧中部,拉钩俯仰油缸6的伸缩端通过销轴3铰接在拉钩7中间位置,拉钩7的左端悬空,拉钩7的上方放置重物13,支撑轮11安装在活动套筒2左端的下方,可滚动地安装在导轨12的上方;
第一传感器8和第二传感器9分别安装在固定套筒1侧壁上的右端和左端,第三传感器10固定活动套筒2的左端且位于挂钩7的右侧;
固定套筒1和活动套筒2之间设置有磨损补偿型导向块14。
本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套筒1、活动套筒2、固定座组件4和横移油缸5组成本装置的横向往复移动装置;拉钩俯仰油缸6、挂钩7、活动套筒2和销轴3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组成本装置的纵向往复推拉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横移油缸5的左右行程端头设置有第一传感器8和第二传感器9,在挂钩7的右侧设置有第三传感器10,这样保证所有油缸都能安全工作,在固定套筒1和活动套筒2之间安装磨损补偿型导向块14,保证横移油缸5运行平稳、可靠保证了在有较大相对位移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结构完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缩回和确定位置推出并无障碍自动复位,可广泛应用于固定位置物体推拉循环动作并无障碍实现装置收回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纵向往复移动装置的局部视图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纵向往复移动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套筒1、活动套筒2、销轴3、固定座组件4、横移油缸5、拉钩俯仰油缸6、挂钩7、支撑轮11和导轨12,固定套筒1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组件4的下方,活动套筒2套装在固定套筒1内部,固定套筒1和活动套筒2之间设置有磨损补偿型导向块14,横移油缸5处于活动套筒2内部,横移油缸5的固定端从右侧伸出固定套筒1和活动套筒2,并铰接在固定座组件4上,横移油缸5的升缩端固定在活动套筒2上,组成该装置的横向往复移动装置;拉钩7的右端铰接在活动套筒2的左侧上部,拉钩俯仰油缸6的固定端铰接在活动套筒2的左侧中部,拉钩俯仰油缸6的伸缩端通过销轴3铰接在拉钩7中间位置,拉钩7的左端悬空,拉钩7的上方放置重物13,组成本装置的纵向往复推拉装置;支撑轮11安装在活动套筒2左端的下方,可滚动地安装在导轨12的上方;
第一传感器8和第二传感器9分别安装在固定套筒1侧壁上的右端和左端,第三传感器10固定活动套筒2的左端且位于挂钩7的右侧;第三传感器10用于检测挂钩7的摆角到位情况;支撑轮11起导向和定位作用;拉钩俯仰油缸6和挂钩7与活动套筒2连接组成四连杆机构,实现垃圾集装箱拉回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8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