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的固体酸催化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0132.1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2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毛建新;蔡黄菊;徐羽展;陆维敏;郑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517 | 分类号: | C07C49/517;C07C45/5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盛辉地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氧基 羟基 固体 催化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于药物中间体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的催化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是一种合成具有抗生素作用和抗肿瘤作用药物(+)-Diepoxin σ重要的中间体。目前文献(Peter Wipf,Jae-Kyu Jung,J.Org.Chem.2000,65,6319-6337)在合成㈩-Diepoxinσ过程中关于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以下简称MHN)的合成主要通过多步法:先通过对二甲氧基苯和丁二酸酐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作用和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反应生成4-(2,5-二甲氧基苯基)-3-羰-丁酸,后者经还原生成4-(2,5-二甲氧基苯基)丁酸,4-(2,5-二甲氧基苯基)丁酸再经过分子内酰化成环生成5,8-二甲氧基-3,4-二氢-2H-萘-1-酮;再以5,8-二甲氧基-3,4-二氢-2H-萘-1-酮作为原料,用BBr3作为催化剂水解脱去分子内8位上的甲基而生成MHN。合成过程路线长,而且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都为液体酸,由于会有大量含酸废水的排放,对环境不利,因此不适合于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关于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MHN)的简便、高效的催化合成方法。
本发明总的发明构思是:运用F-C反应原理,以γ-丁内酯和1,4-二甲氧基苯反应,在一些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和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以一步合成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MHN),大大缩短了工艺路线和提高了合成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的固体酸催化合成方法,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在压力釜或微波条件下进行一步合成;
压力釜反应方法步骤为:
●.在耐压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γ-丁内酯、1,4-二甲氧基苯原料和固体酸催化剂以及溶剂,所述γ-丁内酯∶1,4-二甲氧基苯∶固体酸催化剂∶溶剂重量比例范围为:1∶0.1~8∶0.01~10∶0~100;
●用高纯氮气置换容器中的空气,然后保持一定的压力,在150~250℃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不断搅拌,反应1~10小时后冷却,取出反应物;
●过滤除去固体酸催化剂,用气相色谱分析反应物和产物的组成,计算出相应的反应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得率;
●除去固体催化剂后的反应混合物,先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部分反应物,再经过柱层析可以分离得到目标产物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MHN)。
微波条件下反应方法步骤为: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γ-丁内酯、1,4-二甲氧基苯原料和固体酸催化剂以及溶剂,所述γ-丁内酯∶1,4-二甲氧基苯∶固体酸催化剂∶溶剂重量比例范围为:1∶0.1~8∶0.01~10∶0~100;
●放入微波炉中,控制一定的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取出冷却后过滤分离固体催化剂和反应溶液,过滤过程可以用适量溶剂进行洗涤,收集溶液,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组成,计算出相应的反应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得率;
●除去固体催化剂后的反应混合物,先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部分反应物,再经过柱层析可以分离得到目标产物5-甲氧基-8-羟基-3,4-二氢-2H-萘-1-酮(MHN)。
本发明所述反应物γ-丁内酯、1,4-二甲氧基苯和固体酸催化剂以及溶剂重量比例范围为:1∶(0.1~8)∶(0.01~10)∶(0~100);较佳比例范围为:1∶(1~5)∶(0.1~3)∶(0~30)。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是:H3PW12O40、H4SiW12O40、Cs2.5H0.5PW12O40、H-Nafion及其负载于载体上的催化剂。
本发明所述的溶剂包括:邻二氯苯、硝基苯、硝基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载体主要是活性炭、氧化铝、氧化硅、Beta分子筛、ZSM-5、MCM-49和MCM-41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