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性薄膜材料图形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7946.3 | 申请日: | 200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丁桂甫;蔡豪刚;杨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性 薄膜 材料 图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用性薄膜材料图形化方法。
背景技术
微机械加工是制造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结构和系统的手段,包括薄膜生长、图形化工艺、键合操作、牺牲层工艺等。图形化工艺是指通过光刻将掩模版的图形转移到光刻胶,进而转移到薄膜上的工艺,它决定了所制造微结构的几何尺寸和平整程度,是微机械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将光刻胶的图形转移到薄膜上的一步,既可以通过先生长薄膜后光刻的刻蚀实现,也可以通过先光刻后生长薄膜的掩模电镀、选择性化学气相淀积(CVD)以及剥离技术实现。但是这些传统的图形化工艺,或多或少地存在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
首先,湿法刻蚀受到材料的限制,对一种特定的薄膜材料,需要寻找适当的腐蚀剂和掩模材料,并调整腐蚀剂的配比,以达到理想的选择比和腐蚀速率,而且腐蚀剂不能侵蚀组成所需结构的其他材料,如衬底、绝缘层等。尽管如此,刻蚀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对薄膜材料和衬底带来一定的伤害,其粗糙程度也影响了微细线条的平整度。而干法刻蚀的厚度有所限制,而且刻蚀过程中的生热问题,可能造成对某些薄膜材料如聚合物的损害。一些常用的材料,如铜的干法刻蚀就较为困难,因此集成电路中的金属连线材料由铝换成铜时,镶嵌技术就取代了干法刻蚀。此外一些金属的干法刻蚀还会有交叉污染问题,因此在常规半导体工业中,采用干法刻蚀的金属差不多只有铝。
其次,掩模电镀和选择性金属CVD仅限于金属薄膜材料。金、银、铜、镍、铂、铅等可进行电镀。钨、铂等可进行选择性金属CVD,它是基于用所需的金属原子替换硅原子的化学反应,因此只能用于硅衬底上的金属薄膜。
再次,剥离技术也常用于金属的图形化,虽然几乎不存在对金属和衬底的伤害,可以获得较好的平整度,但是其薄膜厚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实现良好的金属剥离,其膜厚不能超过剥离层膜厚的2/3;为了形成下宽上窄的光刻窗口,需要对光刻胶表面进行显影前预处理,光刻胶也不可能很厚。最终形成的微结构厚度往往在1微米以内。虽然通过双层胶等工艺,实现了较大厚度的图形化,但仍然不过10微米,且增加了工艺的复杂度。另外,剥离掉的薄膜材料可能再次沾染到基片上,影响洁净度甚至造成短路,引起二次污染问题。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Adam Cohen等在《Proceedings of the IEEE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微机电系统会议录)1999年第244-251页上发表的“Rapid,low-cost desktopmicromachining of high aspect ratio true 3-D MEMS”(高深宽比三维微机电系统的快速低成本加工方法),该文中提出EFAB(ElectrochemicalFabrication)工艺,通过快速掩模电镀法、覆盖式沉积和平面化三个步骤对金属薄膜进行图形化,形成图形互相独立的多重金属层,最后去除牺牲层金属,形成三维微结构。此工艺具有批量化生产以及精度优于立体光刻的优点,但是其图形化也仅限于可以实现电化学淀积的金属或合金材料。
综上所述,由于现有图形化工艺的局限性,尽管对于一些特定材料,可以通过研究选择较为理想的工艺,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可集成的通用图形化方法,可以不依赖薄膜材料,对厚度没有太大的限制,而且图形化质量较高,可以获得较高平整度的图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通用性薄膜材料图形化方法,使其具有通用、不依赖于薄膜材料的特点,可以用于制造具有较大厚度以及整齐边界的微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通用的薄膜材料图形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光刻或掩模电镀在基片上制备一次性平面微模具;
第二步,在整个基片范围内淀积薄膜材料,填满微模具的空隙;
第三步,通过研磨加工去除薄膜高出微模具的多余部分,并减至所需厚度;
第四步,选择性去除一次性平面微模具,得到所需微结构。
以上的第一步到第三步可以重复进行,用以制造叠层结构。所以,本发明既可以对单一材料的薄膜进行图形化,也可以对多层复合材料的薄膜进行图形化,既可以制造单层结构,也可以制造叠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7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