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的精密装配机械手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4902.5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明;刘成良;苗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3/00 | 分类号: | B25J3/00;B25J13/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并联 结构 六维力 传感 精密 装配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机械手装置,具体是一种带有六维力传感的精密装配机械手。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净化器生产过程中,净化器陶瓷芯载体与金属外壳装配尺寸间隙小,稍有不甚陶瓷芯就会破碎,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根据陶瓷芯载体受力状态自动调整装配姿态,目前国内都是通过人工装配,每个工人每天要装配几千个,长时间工作易产生厌倦疲劳,造成不和各产品出现。在其它一些对尺寸及变形、受力要求比较严格的场合机械自动化生产中,也经常出现因没有满足要求的自动化装配装置而必须进行人工装配,降低了生产效率及质量。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急需姿态自适应、带力觉的高精度装配机械手。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带力反馈的机械手”,申请号200510071142.8,公开号CN1864939,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力反馈的机械手,可以设定夹取物体时所用力的大小,获得适中的夹持效果包括:驱动部分、夹持部分、传感器部分,其中驱动部分包括运动控制器、功率驱动板、直流伺服电机、垂直导轨和水平导轨;夹持部分即为末端执行器;传感器部分包括力传感器、碰撞检测开关和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结构,只有两个方向的自由度调整;[2]限于结构限制,只有两个方向的力传感器。由于上述不足,该技术虽有力觉传感器,但并不能实现姿态的任意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的精密装配机械手,使其在装配过程中根据工件受力任意调整机械手姿态,实现基于力反馈的姿态自适应高精密装配,并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姿态调整平台、六维力传感器、夹持机械手三大部分。六维力传感器一端通过螺拴定位在姿态调整平台上,另一端连接夹持机械手,六维力传感器感知夹持机械手在工件夹持中的作用力的传感信息,同时将传感信息传递给姿态调整平台,姿态调整平台设定工况信息通过连线对工件姿态调整和控制,姿态调整平台接受六维力传感器反馈的作用力传感信息,根据对工件姿态要求,在工件处于许可受力工况下,发出指令调整夹持机械手在工件夹持中的作用力和工件姿态。
所述姿态调整平台包括上平台、姿态调整臂、下平台。姿态调整臂通过球铰链与上、下平台联接。所述姿态调整平台设置三个结构相同的姿态调整臂。
所述的姿态调整臂,包括下套筒、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轴承及支座、第二轴承及支座、转动轴、上套筒、移动螺母、螺母挡板,下套筒通过球铰链设置在下平台上,上套筒通过球铰链设置在上平台上,电机定位在下套筒上,第一齿轮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并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通过第一平头键及第一紧固螺母设置在转动轴上,转动轴设置在第一轴承及支座和第二轴承及支座上,转动轴另一端加工有丝杠,移动螺母安装在转动轴的丝杠上,转动轴转动时可带动移动螺母沿丝杠轴向运动,移动螺母通过螺母挡板与上套筒联接,与移动螺母的一起沿转动轴轴向运动,螺母挡板固定在上套筒上。
所述夹持机械手包括机械手固定板、滑动导轨、第一夹持器固定板、第一夹持器、第二夹持器固定板、第二夹持器、电磁铁、缓冲弹簧、预压电机、预压套筒、第一预压齿轮、第二预压齿轮、第一预压轴承及支座、第二预压轴承及支座、预压转动轴、预压块、预压块导向光杠。滑动导轨通过螺栓设置在机械手固定板上,第一夹持器固定板和第二夹持器固定板设置在滑动导轨上,可沿滑动导轨滑动,第一夹持器固定在第一夹持器固定板上,第二夹持器固定在第尔夹持器固定板上。第一夹持器固定板和第二夹持器固定板上通过螺拴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通电,产生吸引力,可使两个夹持器固定板带着夹持器互相靠近。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器固定板上,当电磁铁通电时,缓冲弹簧起运动缓冲作用,防治电磁力将工件夹坏,电磁铁断电后,缓冲弹簧回复力使夹持器返回。预压套筒通过螺钉设置在机械手固定板上,预压电机固定在预压套筒上,第一预压齿轮设置在预压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预压齿轮设置在预压转动轴上。预压转动轴设置在第一预压轴承及支座和第二预压轴承及支座上,第一预压轴承及支座和第二预压轴承及支座固定在预压套筒内。
预压转动轴的另一端加工有丝缸,预压块内部为螺母结构,设置在预压转动轴的丝杠上,同时预压块还设置在预压块导向光杠上,预压转动轴的丝杠转动时驱动预压块沿预压块导向光杠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