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虫胶保鲜果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0473.4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周然;李云飞;莫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6 | 分类号: | A23B7/16;A23B7/153;A23B7/154;A23B7/1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张宗明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虫胶 鲜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食品工程技术领域的保鲜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虫胶保鲜果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鲜水果保鲜期短,收获期时间集中,导致国内水果在收获期内出售价格低。再加上国内水果储藏条件差,采后腐烂现象普遍,造成了果农的较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水果采后储藏技术已成为我国水果植业发展的瓶颈。传统的新鲜水果储藏方法是通过低温冷藏,但存在着储藏过程中原有水果颜色,味道、营养成分快速损失等问题。果实表面涂布可食性果蜡的基本目的就是抑制果实气体交换(主要是CO2和O2)、减少水分损失,提高果实的表面光洁度、保持果蔬的结构完整、保护风味化合物不受分解,更好的保持储藏过程中水果的颜色,味道,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CN02131054.8,发明名称:木质素果蔬保鲜膜及其保鲜方法,该专利技术是利用纸厂、糠醛厂排出的废料,经加工成木质素溶液,再与交联剂、壳聚糖、胶原蛋白混合成成膜剂,用于水果保鲜。但是由于木质素是由非蜡质成分制作的保鲜液。相对于水果保鲜蜡液,它对于水果表皮脂质较多的水果,如苹果,梨,柑橘等包被效果稍差。这主要是由于表皮脂质较多的水果,对于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浸润性较差。检索中还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510042969.6,发明名称为纳米硅基氧化物(SiOx)保鲜果蜡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主要使用原蜡;乙醇或异丙醇;丙二醇或丙三醇、吐温;纳米硅基氧化物(SiOx)、硅烷偶联剂等来制作水果蜡液。其蜡液的配方都较为复杂,对乳化要求较高,且相对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虫胶保鲜果蜡及其制备方法,使其具有配方简单,容易操作的特点,同时能有效的保持储藏过程中水果的颜色,味道,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虫胶保鲜果蜡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脱蜡漂白虫胶10-20%,氨水2-5%,聚二甲基硅氧烷0.005-0.01%,水75-85%。
本发明上述虫胶保鲜果蜡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水和氨水按照上述配比称量混合,获得稀释的氨水,随后将所得到的稀释氨水加热至60-80℃,将脱蜡漂白虫胶加入稀释氨水中,进行第一次搅拌,随后进行第一次过滤,滤去未溶解物质,按照上述配比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再搅拌混合,得到粗制蜡液,将粗制蜡液放置过夜,再次过滤,即得到虫胶保鲜果蜡。
所述的脱蜡漂白虫胶是食品级脱蜡漂白虫胶,,是紫虫胶经脱蜡,漂白后的产品,可以从厂家直接购买。
所述的氨水是指食品级浓氨水,一般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28%。
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是指食品级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可以从厂家直接购买。
所述的水是指自来水。
所述的水和氨水按照上述配比称量混合,是指2-5%氨水和75-85%水直接混合。
所述的加热至60-80℃是指利用水浴加热设备将得到的稀释氨水加热至60-80℃。
所述的第一次搅拌,如果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可以利用普通搅拌器具搅拌,最后达到打碎未溶解的硬块。
所述的第一次过滤,是利用纱布过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虫胶保鲜果蜡利用纯天然的虫胶蜡制作,对储藏过程中水果的失水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对气体(O2和CO2)的封阻作用增强,能够更有效的降低储藏过程中水果呼吸作用。增加了果实表面地光泽,且具有持久性。是一种利用纯天然的绿色水果蜡液。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采用虫胶蜡,一种来源于紫胶虫分泌的天然无毒树脂,利用碱液溶解,获得水果保鲜蜡液。可对水果进行喷涂或浸涂,经过风干后自然附着在水果表面,起到保持水果品质,增加水果亮度,提高水果质量的作用。而且虫胶保鲜果蜡的使用方法方便简捷,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果园、田间、仓库、场院都可以处理,适应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制作2公斤蜡液,其配比如下:脱蜡漂白虫胶14%;氨水2.99%;聚二甲基硅氧烷0.01%;水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4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